摘要:近些年来,潮汕民间营老爷活动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且势头强劲,竞辉争艳,更是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流播海内外。老爷是潮汕民间对神(神明)的一种别称。营老爷就是营神,也称游神,就是把神像从神庙里请出来游行。营老爷活动主要是在乡村进行,一般在元宵前后,故有俗语“游
陈友义
近些年来,潮汕民间营老爷活动风风火火,热热闹闹,且势头强劲,竞辉争艳,更是借助抖音、微信等新媒体,流播海内外。老爷是潮汕民间对神(神明)的一种别称。营老爷就是营神,也称游神,就是把神像从神庙里请出来游行。营老爷活动主要是在乡村进行,一般在元宵前后,故有俗语“游神正二月”。
曾几何时,潮汕民间营老爷被作为封建迷信而受批判,遭禁止。如今来了个180度华丽转身,成为潮汕地区年节重要文化活动,为海内外潮人以及各地游客热捧。2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营老爷的意趣》一文,营老爷上《人民日报》,破天荒啊!为此,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论为指导,秉着客观公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正确认识、善待潮汕营老爷节俗活动。
其一、营老爷是潮汕民间老爷崇拜的重要表现,是一种风情万种的民间节俗活动。潮汕民间崇拜的老爷主要有几类:一是祖先神,包括大禹、盘瓠等;二是英雄神,包括关公、张巡与许远、文天祥等;三是为民造福,有功于民的神,如三山国王、妈祖、孙雨仙等;四是好官,韩愈、城隍神、安济圣王等;五是宗教神明,如土地爷、珍珠娘娘等;六是祖灵,即祖先。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点——都是逝去的先人,是人格化的神。
潮汕民间营老爷是一种风情万种的民间节俗活动。潮汕人是“把一切变成庆祝的族群”。辛辛苦苦了一年的潮汕人,总是有意识地通过一定的渠道,选择有效的方式,促使自己在一定的时间放下手中的劳活,放松一下,宣泄一下,甚至放纵一下。正月年头,人们要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更要感谢神明的保佑,请神与人同乐,同时创设新气象,使新年行新运,营老爷活动就能很好地满足潮汕百姓的这一需要。营老爷活动必然要演戏酬神,就要组成庞大的包括标旗、彩景、碰狮、歌舞、大锣鼓、潮乐等在内的老爷出巡仪仗队伍,甚至有的在营老爷过程中,把老爷耍了一通,达到人神同乐。
其二、不要简单地将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认定为迷信。迷信是对所信的对象不理解但偏执、盲目地相信。狭义的迷信是专指人们信星占、卜巫、风水、命相和神鬼等的思想和行为。迷信是非理性的,反科学的。除了迷信,人类社会还有信俗。信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民众会对某种民俗现象产生心理和行为认同。如三月二十三妈祖生、初一十五拜土地爷等。祈福避害是民间传统信俗传承不断的内在动因。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应当属于信俗,但不排除、否认其迷信的存在。
其三、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潮汕民间老爷崇拜是一种民间文化,为崇拜文化、老爷文化,具有一定的文化功能,特别是营老爷节俗活动,具有心理满足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娱乐功能、自我保护功能、社会整合功能、乡村治理功能等。
其四、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活动具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意义。是文化就有文化意义,特别是社会层面的。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活动具有增强战胜困难信心,敦睦乡情,增强乡谊,活跃节日气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潮汕民间工艺的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其五、必须加强对潮汕民间营老爷节俗文化的研究。当今社会,人类进入大科学、大文明的时代,营老爷却为何在潮汕地区仍大行其道,且越发热潮,成为潮汕百姓过年过节的一道文化大餐,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研究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是迷信而禁止它,我们必须正视它,深识之。
文化是人创造的,任何文化都具有积极与消极、进步与落后、正面与负面的双维度。老爷崇拜是潮汕人创造的,是一种潮汕民俗文化,当也有其双维度,良莠并存,金沙杂尘。须知,思想意识不到位,所有的文化传承、文化发展都只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长久。我们必须加强对潮汕营老爷节俗的研究,研究其发生发展;研究其文化特色、文化功能、文化价值;研究其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当今国家治理,一靠法律,二靠道德。在传统社会,除了法律与道德外,宗教与民俗也起了不小的作用。旧时潮汕地区,营老爷等民间习俗在乡村治理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当今社会,文明开放,我们正在奋力实施百千万工程,营老爷等民间习俗能否赋能乡村治理、乡村振兴?怎样赋能呢?这是我们需要好好研究的。必须明确,乡村振兴,不只是经济振兴,村容村貌更新,更需要文化振兴、教育振兴,而乡村文化就包括营老爷节俗文化。
其六、免用过分担忧、纠缠营老爷节俗的落后迷信。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营老爷节俗发生极大流变。90后、00后这些“新新人类”,对老爷崇拜的概念十分淡薄,非常弱化,老爷沦落为柴头老爷,失去往日的威严、威力。如今的人们,如若不育、生病等,都不再拜神、问老爷、求神灵;逢年过节拜老爷、拜祖的,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我们大不必为营老爷、拜老爷的迷信所担忧。
深入观察,我们会看到,营老爷人已经更新换代。70后、80后成为营老爷节俗活动的主角,营老爷节俗实际上成为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好耍,有趣,乐字当头,乐在其前,乐在其中。
事实上,简单地将营老爷节俗作为愚昧迷信而一棍子打倒,那是徒劳的,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可以预见,十年后潮汕营老爷节俗将成为纯民众娱乐活动,当然主角依然是人与老爷,仍是人神共乐。营老爷节俗会以一种崭新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七、加强营老爷活动的组织指导,积极应对各种事故。对于营老爷活动,我们并不否认有其迷信落后的方面,也不回避曾经在一些乡村发生过安全隐患。活动只是形式,人是活的,人才是重要的,重在于引导与规范,在于组织与管理。在这方面,地方政府,特别是村委会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得力措施,尽量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着力使营老爷活动文明健康,热闹喜庆,安全有序。
其八、反对恶俗、陋俗,避免粗俗。不可否认,旧时的潮汕营老爷节俗活动在燃烧烟花爆竹、香炷纸钱等不良习俗,以及迷信行为,具有一定的恶俗、陋俗。我们还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推动营老爷节俗活动走出旧传统,实现自身变革,在传承优良传统的前提下,推动创新,融入现代文化元素,成为老百姓新俗、良俗、雅俗。
其九、加强监督,避免铜臭,保健护康。目前潮汕乡村营老爷节俗活动已形成组合群——营老爷融合英歌舞、潮剧、潮州音乐、潮汕美食等等,吸引四乡六里百姓以及海内外众多游客,成为极具影响力的文旅活动,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旅产品,商机大大的有,很可能形成一条可观的产业链。但是,假若一切只向钱看,难免陷入铜臭,毒害社会肌体,伤害民众,败坏百千万工程。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着力使之健康发展。
其十、积极推动营老爷节俗申遗。《人民日报》发表《营老爷的意趣》一文,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将营老爷节俗向市、省、国家申遗,进而联合福建、东南亚等海内外,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青龙古庙巡游、潮阳双忠公与宋大元帅巡游、澄海盐灶拖神等营老爷节俗应率先垂范,肯定有所作为,相信大有可为!
来源:科普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