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成为新农具!《人民日报》从春耕一线看农业新质生产力——把握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9:38 1

摘要:▌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没有标星的朋友们有时可能会错过【通航圈】的推送或是看不到部分推送文章的封面,欢迎新老朋友给【通航圈】点个星标,以便及时收到最新推文、避免错过更多精彩*
加星标方法:戳关注,右上菜单栏“···”键,设为星标

通航圈导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3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文件从春耕一线看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江西省丰城市农业无人机应用为案例,详细介绍无人机成为新农具,并就如何把握农业新质生产力科学内涵邀请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叶兴庆进行了解读,其中介绍: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体现在通过生产力诸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也体现在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绝对不是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应该将相当一部分着力点放在传统种养业的转型升级上。对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业态创新,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这是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要兼顾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 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长远看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现阶段要锚定稳产保供目标,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从春耕一线看农业新质生产力

江西省丰城市——

无人机成为新农具(从春耕一线看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2025年3月28日第18版 记者 邓剑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农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特点?目前我国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眼下,春耕备耕正自南向北陆续展开。本报记者深入春耕一线,走访业界专家,探寻问题的答案,近距离感受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田间脉动。

——编 者

无人机在空中盘旋,按着规定线路将一粒粒水稻种子均匀撒进田间。江西省丰城市淘沙镇榆塘村村民杨新德手持遥控器,正聚精会神地操控着无人机。

“这个‘大家伙’可是我们春耕的好帮手。”杨新德说,“每次我都装载六七十斤稻种,家里100亩稻田两个半小时就能播完。过去人工插秧,同样的亩数得10个人用10天才能插完。”

说起无人机飞播,杨新德连连感叹,“稻种‘飞起来’,省时又省力,效率高多了。”2022年,杨新德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飞播水稻种子。尝到甜头的他连着3年请当地的专业“飞手”上门。

今年,杨新德买了台农业无人机,自己当起了“飞手”。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人工插秧,一个工人一天工资160多元;请‘飞手’来飞播,工资按亩算,一亩7元;自己买了无人机,这些钱全省了,总的花费更低了。”

不一会儿,无人机缓缓降落,杨新德赶忙给无人机换上新电池。“一块电池能飞10多分钟,充电要10分钟左右,那边飞,这边充,可方便了。”他说,“今天我还控制了一下飞播速度,让水稻种子撒得更均匀。”

无人机飞播大显身手,离不开扎实的春耕备耕工作。“在飞播前,要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平,提高稻田土壤孔隙度和平整度,然后再施基肥,这样在飞播后,稻种才能长得更好。”杨新德说。

“无人机成为新农具,对我们种植户提出新要求。”杨新德说,“农技员时常到田里指导我们生产,市里也组织相关培训,我还拿到了农用无人机系统操作手合格证。只有不断掌握新技术,才能把‘金扁担’越挑越稳。”

与杨新德这个无人机飞播“新人”不同,拥有多年从业经历的埠下村村民严志龙可是“老把式”。从外出打工到回乡成为“飞手”,严志龙总是奔波在田间地头。“忙的时候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播上两三百亩田,有时候还得通宵工作。”严志龙说。

新农人用好新技术。“飞播是个技术活,对专业‘飞手’的身体素质和操控技术要求很高。”严志龙说,“我有一大一小两台农业无人机,要根据田块大小选择合适的机器。有时候田块比较小,小一点的无人机更灵活,作业效果更好。”

“‘飞手’操控水平的高低除了影响作业效果,还直接影响无人机的维护成本。例如,操控水平高的‘飞手’面对复杂地块作业更加得心应手,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严志龙说,“一名专业‘飞手’,每年能‘飞’3万亩左右田块。飞播效率的高低,还受到团队成员装填种子、肥料等农资速度的影响。”

开着“飞机”去种田,在淘沙镇像严志龙这样的专业“飞手”还有不少。“农业无人机与传统农机相比,技术更先进,操作更智能,最重要的是效率大幅提升。”严志龙说,无人机种地越来越受到农户青睐,这也让专业“飞手”成为“香饽饽”。

作为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近年来丰城积极应用无人机等新技术提升农业质效,2024年全市飞防面积249.69万亩次。

农田用上“黑科技”。“这些年,无人机飞播在丰城应用范围比较广。”丰城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李健说,“无人机飞播的优点很明显,一是播种速度较快,效率较高,劳动力紧张的农户会倾向于选择飞播;二是省去水稻育秧环节的时间和成本,省钱省事。”

“飞播虽好,但并非全能,要通过多种手段来避免风险。”李健表示,要把控飞播时间。“早稻飞播要在温度稍高时进行,紧盯‘倒春寒’等灾害。”他说,飞播田块没有大棚保温,稻种生长容易受低温影响,一旦温度低于水稻正常生长所需温度且时间偏长,容易出现烂种烂秧情况。

田间管理要跟上。“无人机飞播后更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尤其是预防草害。”李健说,“这主要是由飞播的种植方式决定的。一般是把田里的水放干,待泥浆沉实后飞播稻种,田面没有水层覆盖,杂草种子容易萌发生长。如果一开始不控制好杂草,会加大后期防治难度,提高防治成本。”

“科技创新是提升农业质效的‘金钥匙’。”丰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洪国表示,我们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农业生产,打造了农业一张图管理平台,平台同步引入天气预报、土地监测、苗情监测等多项智慧功能,为农田作业过程提供数据服务;打造农事服务数字平台,通过对农机加装定位终端,实现农机在线调配服务,有效解决农忙时节农机调配紧张、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农机手线上注册658人,农机信息绑定7804台。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科技支撑,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加大对农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让更多人熟练掌握新技术和新装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吴洪国说。

把握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把握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专家谈)

《人民日报》2025年3月28日记者 朱 隽

对话嘉宾:

金文成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叶兴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记者: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生产在稳产保供、发挥多种功能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应当如何理解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叶兴庆: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同样要遵循这个大逻辑。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看作是引领现代农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靠。

金文成: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农业是基础与支撑。要实现“大国小农”向“大国强农”的历史性跨越,迫切需要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当看到的是,农业总体上属于传统行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力点至关重要。

记者:我们应当从哪些方面认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金文成: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包括现在的生物育种技术、无人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等,这些应用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对我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正是因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叶兴庆: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具有先进性、相对性和动态性,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方面均有体现。从生产力质态而言,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当包括劳动者从传统农民向高素质农民跃升、劳动资料从常规投入品向新型投入品跃升、劳动对象从常规动植物品种向高产优质耐逆动植物品种跃升,以及生产要素组合从传统种养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跃升。

记者:农业是传统产业占比最高的行业之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需要统筹协调科技创新突破,以及科技对传统种养业的提升,对此您怎么看?

叶兴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无论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还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都需要科技创新驱动。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绝对不是摒弃传统产业,而是应该将相当一部分着力点放在传统种养业的转型升级上。对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创新、业态创新,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这是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要兼顾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布局。

金文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体现在通过生产力诸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也体现在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出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我国农业体量大,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首位,但大而不强、大而不优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意味着我国农业存在着庞大的存量升级空间,应当从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创新并非都是高大上、关键在管用的认知出发,突出现有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把传统种养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放在突出位置,对传统种养业进行现代化改造。

记者: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

叶兴庆:农业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方面具有特殊性,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既要遵循创新驱动等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农业“压舱石”特殊使命,长远看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现阶段要锚定稳产保供目标,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金文成: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推动传统要素与数据等新生产要素重组,带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助力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富足。由于我国各地区农业发展情况不同,农业生产力格局呈现出多层次生产力并存、区域发展水平各异的情形,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作者也不负有更新以往文章观点之责任,一切以最新文章为准。用户根据本文及本公众号任何其他观点进行投资,须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通航圈: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欢迎通航圈内企业

邮箱:publicvoice@qq.com

来源:农村摆摊小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