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谓“道”,不仅是人心所向,更是公益与正义的象征。无论在治国理政、企业经营亦或个人立身的层面,唯有恪守正道、顺应民意,才能汇聚力量、赢得认同。一旦偏离公义、失去人心,便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孟子》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谓“道”,不仅是人心所向,更是公益与正义的象征。无论在治国理政、企业经营亦或个人立身的层面,唯有恪守正道、顺应民意,才能汇聚力量、赢得认同。一旦偏离公义、失去人心,便容易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近日,福建“最快女护士”张水华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她从哈尔滨马拉松国内女子组冠军,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这一转变令人不禁唏嘘。
8月31日,正处于生理期的张水华,在腹部剧痛、经血直流的身体状况下坚持完赛,以2小时35分的成绩冲过终点,双腿血迹斑斑的一幕赢得现场许多人的敬佩。她展现的毅力与坚韧本是一张亮眼的“王牌”,却因其赛后言行,让这一切黯然失色。
在接受采访时,张水华情绪失控,痛哭流涕。她指责领导不批假,语气委屈,仿佛遭遇了极大不公。她呼吁单位看到自己的努力与坚持,希望在调休方面得到照顾。这一哭,瞬间点燃了公众的情绪,无数人心生怜悯,纷纷声讨其所在医院和管理人员,批评“请假难”是职场常见的痼疾。
然而,随着更多知情人士相继发声,事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舆论也发生逆转。原来,张水华请假调休并非偶尔为之,而是月均三四次的高频行为。在护士这一高强度职业中,连续值班24小时几乎是家常便饭,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同事们的体谅与代班,本是出于情分,却成了她理所当然的依托。一位前同事甚至实名站出来指责,称三年来整个科室没有周末,年轻护士夜班接白班拼命加班,只为腾出时间让张水华参加马拉松赛事。
更令人失望的是,张水华并不只是业余跑步爱好者。她接品牌合作、拍摄广告,俨然以“网红”姿态活跃于公众视野。但她似乎从未真正感谢那些默默支持她的人,甚至在某次调班冲突中,以“人应有一技之长”讽刺一位因家中有事急需休息的同事。这一切让人不禁怀疑,她真正在意的并非领导不批假,而是没有人愿意一再牺牲自己的权益成全她的梦想。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张水华的行为折射出典型的“认知偏差”:将个人奋斗视为成功的唯一原因,却把他人的付出看作理所应当。她或许早已忘记,那些替她承担工作的同事,也有自己的生活、家庭和疲惫。每个被“让”出来的周末,都是他人期盼已久的休息时光。
这一事件令人联想起2023年6月登山圈引发的“珠峰争议”。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教师在攀登珠峰时遇险,被夏尔巴人冒死救回后,不仅未有感激,反而抱怨救援不够迅速,并拒绝支付相应费用。这位教师与张水华有着诸多相似:同属体制内职业,同样的自我中心,同样的倒戈相向,也同样招致舆论批评。
这类事件之所以迅速引爆公众情绪,是因为它们触动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痛点——我们都曾遭遇过那些永远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甚至用道德绑架来为自己开脱的人。健康的职场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而非单方面索取与忍耐。
如今,张水华除了被全网指责、领导同事反感,合作的361°迅速跟她解约,MCN机构悄然撤退,马拉松赛事也有可能将她拉黑。
回过头看,如果张水华能在奔跑的同时,不忘身后那些支撑她的人;如果她肯多说一句“谢谢”,少说一句“应该”;多一份体谅,少一分算计,故事的结局或许会完全不同。她既不愿放弃稳定的工作与“护士冠军”的光环,又不愿接受集体协作所需的妥协与回报,终究难以两全。
如今,伴随着舆情反弹,张水华面临的是多方反噬:合作品牌迅速解约,机构默默退出,赛事可能将其拒之门外,而更沉重的是同事与公众信任的崩塌。这一切不仅关乎她个人选择的失误,更揭示出一个普遍道理:没有人有义务为另一个人的梦想无限牺牲,真正的追求自由,绝不能以践踏他人权益为代价。
《论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反过来同样成立:“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追求爱好的权利,但拒绝以牺牲他人为条件的“梦想”。张水华有奔跑的自由,她的同事也有拒绝代班的权利;她可以拥有职业以外的光彩人生,但不应要求全世界为她让路。
真正良好的人际关系,从来不是谁成全谁、谁牺牲谁,而是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互相支持,各自精彩。而这,或许才是孟子所谓“得道多助”在现实中最真实的注脚。
来源:迷世书童H927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