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摄制组走进富阳!这次拍的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9:10 1

摘要: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摄制组走进富阳渔山乡,再次用镜头追寻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首站的守护传奇,计划第三次报道渔山乡的护书精神。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记忆》摄制组走进富阳渔山乡,再次用镜头追寻文澜阁《四库全书》西迁首站的守护传奇,计划第三次报道渔山乡的护书精神。

在这片《富春山居图》卷首之地,曾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文献长征”,普通乡民以民族自觉筑起文化长城。

烽火中的文化突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杭州已经面临日军轰炸的威胁。时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陈训慈决定把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国宝书籍保护起来,馆员夏定域向陈训慈提议将书籍运至富阳渔山石马头村赵坤良家。当时的赵坤良在浙江省立杭州民众教育馆任教导干事,对文化事业非常热心,欣然答应了帮忙藏书的请求。

△渔山乡绅赵坤良(资料图)

1937年8月1日,图书馆开始打包书籍装箱,3日完成。陈训慈胞妹陈玲娟参与了《四库全书》清点、登记和装箱工作。据她日记回忆,“当时是台风天,有强降雨,为了防止书籍受潮,用油画画布垫底,再用纱布包好樟脑丸放入箱中,尽量保持书箱内干燥”。4日,用卡车将书籍运至杭州南星桥码头,再经水路运到富阳渔山。

8月5日中午,228箱书籍抵达富阳渔山江边码头。从江边到石马头赵家老宅有7.5公里多的路程,赵坤良及家人在当地待人和善、号召力强,率百余村民肩挑扛抬,在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天黑前完成了书籍搬运,谱写出文化火种西迁第一站的壮丽篇章

渔山乡的文明接力

为确保书籍安全,赵坤良拆掉了老宅里的灶头,严禁老宅内使用明火,并让其家人搬到新宅居住。护书而来的浙图职工毛春翔住在老宅,与叶守荣等人日夜守护着《四库全书》,一日三餐由赵家人烧好送来。

淞沪会战打响后,敌机轰炸杭州的次数日益增多,渔山可闻爆炸声,据毛春翔记载,“富阳邻杭,渔山安全顿成问题”。书籍在渔山保存110余天后就迁往建德,之后跨越6个省市来到重庆。

赵坤良的儿子赵志基接受了央视采访。

1940年日寇为逼出国宝下落纵火烧了我家新宅,当时房屋都烧完了,仅剩一张我父亲借给石马村小学的凳子。”赵志基拿起凳子,指着父亲当年亲笔写在自家凳底上的文字说。

凳底上的文字记载:“民国29年敌寇流窜本乡,新居被焚,此凳因借石马村小学,由幸得保存”。这段文字记忆穿越了85年的时空,它既是日寇侵略的罪证,更是文化自信的宣言——烧得毁房屋,烧不毁扎根民间的文化基因。它展示出护书人对文化自信的气节。这种气节,正如渔山千亩粮田里生生不息的稻浪,岁岁枯荣,代代新生。

△赵志基(左二)接受摄制组采访

文献长征的精神密码

文澜阁《四库全书》在1946年7月回到杭州,在这场历时9年、跨越4000多公里的文献长征中,渔山乡作为首站具有特殊意义。“当时运书的渔山乡民们或许不识字,却懂得文明火种的分量。”陈玲娟的儿子赵一新说,“民众教育之功,在危难时尽显。”

现在,赵家老宅已成为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西迁首站研学中心,馆内展示着当年护送队留下的路线图。

△原赵家老宅

现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西迁首站研学中心

省民宗委原党组书记赵一新参加了本次拍摄。他认为,当时渔山的民众教育文化氛围非常不错,历史和事实表明,渔山乡成为首站不是偶然。据史料记载,夏定域的老家富阳里山镇就创办了浙图第六前哨巡回文库,文库中各通俗抗战读物数百册。赵一新说,“赵坤良支持民众教育发展,他学习夏定域,也在老家渔山开展民众教育小型识字班和办图书室等,为文化教育事业作贡献”。

其实,《四库全书》西迁一路都有民众教育馆的人热心落实秘藏房屋,奉献运输费用。沿线老百姓听说是古籍国宝,都不辞辛劳肩挑手抬保护书籍。赵一新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质存续,而是代代相承的精神觉醒。这种觉醒,曾在战火中守护文明火种,更将在和平年代照亮文化自信的征程”。

△文澜阁《四库全书》转移路线图

续写新的文明传承

在渔山乡的文化传承叙事中,央视的镜头始终是重要的见证者——

◎早在2005年,央视《烽火护宝》栏目首次以旁白形式报道了《四库全书》在渔山的守护故事,将这段尘封的历史推入公众视野。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2019年的深度记录,央视纪录频道《炮火下的国宝》摄制组专程赴渔山,用两天时间重走国宝西迁路,拍摄赵坤良老宅、石马头码头等历史现场。

如今的赵家老宅内可见当年运书用的书箱,留着卡车在码头转运书籍的照片,化作可触可感的书籍西迁现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文献长征。正如《富春山居图》所绘的山水长卷,渔山护书精神正通过口述史采集、数字赋能等方式,续写着新的文明传承篇章。

渔山乡负责人表示,“渔山作为《四库全书》第一站‘重要窗口’,需要我们全面提升文化传播效能,通过研学活动、文化旅游等方式传承护书精神,讲好渔山故事,赓续历史文脉,打造更多有影响力、传播力和辨识度的文化标志性成果”。

来源:富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