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衡阳丨“神童宰相”李泌的衡山隐居生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8 08:50 1

摘要:李泌,一个从小就被贴上“天才”标签的传奇人物。七岁时,他因一首《咏方圆动静》诗,让唐玄宗惊叹不已,称他为“精神远大于身体”的奇童。于是,唐玄宗赐给他丝帛,还传旨到他家里:“为我们老李家好好培养着!”

■文/全媒体记者张文凯 制图/曾卉

他是唐代的“神童”,七岁赋诗惊艳唐玄宗;先后服侍四任皇帝,尽享荣宠,却也历经坎坷,多次被逐出朝堂。他曾经选择衡山作为隐居之地,一呆就是六年。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走进李泌的衡山隐居生活,揭开这位“神童宰相”的神秘面纱!

李泌,一个从小就被贴上“天才”标签的传奇人物。七岁时,他因一首《咏方圆动静》诗,让唐玄宗惊叹不已,称他为“精神远大于身体”的奇童。于是,唐玄宗赐给他丝帛,还传旨到他家里:“为我们老李家好好培养着!”

李泌是标准的“官N代”,高祖父李弼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柱国大将军,父亲的官职小了些,也是个县长。他还是宰相张九龄的忘年交。虽然两人年纪相差四十多岁,张九龄经常把李泌接到家里,与儿子们一起读书和游玩,直呼他为“小诤友”。

李泌不仅是个神童,还是“四朝元老”。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功勋卓著,位极宰相。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中,他帮助唐肃宗力挽狂澜,调和皇室矛盾,堪称“大唐救火队长”。然而,功高盖世的他频频招来权臣嫉妒。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他果断地选择激流勇退,归隐衡山。

当然,不同于普通人的隐居生活,作为皇帝面前的红人,他在衡山享有三品大员的俸禄,穿着皇帝赐给的隐士服,住着公费兴建的房子。

李泌与衡山的缘分,早在他少年时期就已结下。他曾随宰相张九龄游览衡山,对这座名山情有独钟。归隐后,他选择在衡山烟霞峰下的“端居室”隐居,过着“修仙问道”的生活。在这里,他与高僧懒残和尚、高道张太虚等奇人异士交往,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

在衡山隐居期间,李泌与懒残和尚交好。曾经,懒残和尚给他吃了半个剩芋头,预言他“领取十年宰相”。后来,李泌果然官至宰相,预言成真。这段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李泌的隐居生活为衡山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历代官方和民间修建各种设施来纪念他,文人墨客如朱熹、张栻、郭沫若等都曾慕名而来,缅怀这位“神仙宰相”。

邺侯书院

李泌之子李蘩任随州刺史时,在南岳大庙左侧建南岳书院,以纪念他的父亲。宋宝庆年间(1225-1227),书院迁到集贤峰下,更名邺侯书院。清光绪年间,因原址地僻山深,邺侯书院移建于烟霞峰。门前对联“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高度概括了其文化内涵。

明万历年间,人们在福严寺旁建邺侯祠,纪念李泌。在福严寺左后侧石壁上,至今刻有“极高明”三个大字,传为李泌所书,此处因名“高明台”。

李邺侯祠

衡山李氏尊李泌为始祖。据李氏族谱记载,李氏自从李泌迁居衡山,世居沙泉,已历一千余年。李氏后人在衡山沙泉铺龙驹桥建有李邺侯祠。旗形山上有李泌墓,真武山上有始祖妣钱夫人墓。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多次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化解危机,为唐朝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他隐居衡山求道,不仅是一段历史传奇,更是一种人生智慧。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天下,便能成就非凡。

来源:掌上衡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