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顶哥,专业庭院设计师,点击右上方“关注”我,了解更多【庭院设计营造知识干货】,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你是否也曾沉迷于各种精美的庭院美图,梦想着把自己的院子也打造成一个极致华丽的“网红”空间?
堆砌了最流行的元素,用了最昂贵的材料,最后却发现,院子虽然漂亮,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少了一点轻松,少了一点惬意,甚至少了一点“活”的气息。
最好的设计,往往看不见“设计”的痕迹。
它不事张扬,不与自然争锋,而是巧妙地融入环境,随着时光的流转,愈发显得温暖、从容、充满生命力。
这种境界并非遥不可及。
真正好的院子设计,从不刻意。
只需遵循以下3个最基本的自然法则,你就能打造出一个浑然天成、舒适自在的理想庭院。
01
法则一:尊重场地,顺势而为
好的设计从理解土地开始。
你有没有发现:强行在背阴处种喜阳植物,结果只能靠大量施肥维持;
非要填平天然坡度追求"平整",最后反而需要复杂的排水工程。
这些都是在与自然对抗。
怎么做?
1、读懂阳光与风
花一天时间,观察院子在不同时间段的日照轨迹和风向。
哪个角落阳光最充沛?
哪个区域有舒适的穿堂风?
将休闲区设置在夏日傍晚凉风习习的地方,将喜阴的蕨类、绣球种在树荫下。
让植物的习性与环境匹配,而非相反。
2、利用而非改造地形
如果院子有高差,别急着推平。
巧妙地利用起来,做一个有趣的下沉式休闲区或是一条自然的石头台阶,反而能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趣味性。
记住,设计的目的是优化,而非推翻重来。
3、观察自然的提示
院子里哪里最先长出野花野草?
说明那里的土壤和环境最适合植物生长。
这就是自然给你的最宝贵的提示。
成功的庭院是设计出来的,更是"发现"出来的。
发现场地的特质,并因势利导,这才是智慧。
02
法则二:就地取材,返璞归真
最高级的美,是看起来毫不费力!
我看到过在北京的院子里种热带棕榈的,在江南庭院铺地中海式地砖的。
不是说绝对不行,但总让人觉得突兀。
本地材料不仅成本低、易得,更重要的是,它们已经与当地的气候、风光磨合了千百年,有着天生的契合度。
怎么做?
1、优先选用本地石材、木材
本地材料不仅成本更低、运输更环保,而且其色泽、质感早已与当地的风土气候磨合了千百年,能最自然地融入环境。
老青砖、鹅卵石、本地山上的片石、风化的木头,每一块都有独一无二的纹理和时间的故事。
2、“旧物”是最好的装饰
一个废弃的石磨盘可以做茶几,一口破旧的瓦缸可以种上荷花,几段老木头就是最自然的路径
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能瞬间为院子注入灵魂,这是任何崭新的装饰品都无法替代的。
3、植物的本土化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
它们更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需要更少的水、肥料和农药,更容易形成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还能吸引本地的蝴蝶、鸟类,让你的院子真正“活”起来。
最高级的奢华,是质朴。
最美的设计,是看不出材料从哪里开始,又到哪里结束。
03
法则三:师法自然,营造野趣之美
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避免过度修剪和整齐划一。
你是否见过那些被修剪成标准球形的灌木,和像士兵列队一样整齐的花境?
它们充满了人工干预的紧张感,失去了植物应有的自由和野性。
怎么做?
1、模仿自然的生长模式
观察森林里植物的分布,它们总是自然成丛,高低错落,相互依存。
在你的花境设计里,采用“团块式”混播,让不同植物自然地交织在一起,而不是排成整齐的队列。
2、允许“不完美”的存在
不必急于拔除每一棵杂草,不必追求叶片永远一尘不染。
允许苔藓长在石阶上,允许一些野花在角落绽放,允许落叶在冬天铺在地上沙沙作响。
这种适度的“凌乱”和“不完美”,恰恰是自然最本真的美感。
3、创造生态循环
设置一个堆肥箱,将院落的枯枝落叶变成滋养土地的肥料。
挖一个小小的雨水花园或安置一个水瓮,收集雨水用来浇灌。
这样一个能自我循环的院子,才是健康、可持续的。
设计的终点,是让院子回归自然。
你的角色从一个创造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欣赏者和守护者。
04
让院子自由生长
一个充满自然智慧的院子,不是一个需要你时刻操心、费力维护的“展示品”,而是一个能够让你彻底放松、感受四季更迭、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生命体。
它或许不那么惊艳绝伦,但一定耐看;
或许不那么规整划一,但一定生动有趣。
最好的院子,最终设计的不是景,而是心。
它治愈你的焦虑,安放你的疲惫,让你在方寸之间,感受到无限的自然与从容。
从现在开始,放下执念,告别刻意。
遵循这三个简单的自然法则,你的院子,自有生命。
互动话题:
你理想中的院子是什么样的?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晒出你家的院子!
#院子 #庭院 #花园 #小院#家#设计#别墅#生活#美好#私家别墅#舒适#自然#
顶哥,大学园林专业毕业,从事园林景观工作15年,专业庭院设计师,致力于打造庭院设计个人品牌,每天分享优秀庭院设计案例和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喜欢文章的朋友请点赞关注,多多转发,谢谢你们!如需花园设计和咨询,请私信我
来源:小杨和老纪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