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传统云服务惨烈的价格战,到如今比拼部署在云服务上的AI能力,随着生成式AI的集中式爆发和训练与推理需求的增长,AI公有云正加速走向企业级落地,同时也让云厂商进入到相互竞速的快车道。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冯羽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在言必谈AI的时代,大模型和生成式AI无疑正在重塑云服务行业。
从传统云服务惨烈的价格战,到如今比拼部署在云服务上的AI能力,随着生成式AI的集中式爆发和训练与推理需求的增长,AI公有云正加速走向企业级落地,同时也让云厂商进入到相互竞速的快车道。
当AI应用逐步向Agent演化,市场的考验也在升级。
云厂商之间的竞争关键不再是价格或是单纯的模型参数,而是转变为能否为行业提供原生应用框架、能否为更多开发者提供更加开放的技术平台,以及能否真正通过Agent提升效率,从而创造价值。
IDC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总监卢言霞曾直言:“云厂商应该有魄力、有决心全面重塑云服务产品,以帮助用户建立全面AI化的架构。”
8月28日-30日,在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集团执行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总裁沈抖就展现出重塑AI应用及服务的野心。
(图 / 沈抖)
“当价值的创造方式被重构,产业链也会进化,AI就会进入真正的‘超级周期’。而今天,我们正站在这个超级周期的起点,加速进入智能经济时代。”沈抖说道。
从AI基础设施、产品开发平台功能升级到AI应用开箱、为开发者打造全栈闭环的AI服务能力,早在十年前就提出“AI云”概念的百度智能云,再一次印证了其作为云服务厂商的初心:不仅要做AI行业基础设施般的“水电工”,更要成为全球开发者身边的坚定盟友。
1、AI,重塑公有云
如今,大模型与AI改变云服务市场的格局才刚刚开始,因而对于大多数云服务厂商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AI云,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智能优先”,回答仍然是模糊的。
但在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智能云有了确切的答案,“算力、模型、数据和工程能力,是AI云的核心要素。”
其中,算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AI云服务的智能上限。
早在三年前,预训练的Scaling Law就大幅提升了模型的通用能力,百度智能云通过建设10万卡超级计算集群的能力,集中管理不同厂商、不同代际的GPU,显著提升了整体算力的可用性和利用率。
此后的MoE稀疏模型进一步扩大了模型的参数规模,百度智能云则在今年4月发布了昆仑芯超节点,进一步提升了计算效率。
今年以来,强化学习的Scaling Law通过奖励机制激发了模型更深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更带来全新AI计算范式的变革,即训推一体。
三重计算范式的需求叠加,也对云服务厂商提出更高的需求:如何解决当前计算范式的瓶颈,以及如何在AI计算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这也正是百度百舸5.0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
首先是网络。大模型的网络集群既需要满足节点内卡间的高速互联,还需要把多个节点组成单一集群,并连接各种存储,对网络的要求极高。
百舸5.0则升级了200Gbps(GigaBytes)的高速VPC网络,支持巨型帧传输以及单集群10万卡RDMA网络互联,把端到端延迟压缩至4微秒。
算力方面,昆仑芯超节点已经正式上线了百度智能云的公有云服务。这对于开发者而言也意味着,即便是万亿参数模型,只需要几分钟、1个云实例,就可以轻松把它跑起来。
强大的网络和算力,体现在用户感知层面,还在于推理系统。
在大模型推理上,其工作负载会随着流量规模、输入输出长度的变化而变化。特别在MoE稀疏架构下,专家并行对调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百舸5.0最新的推理系统,通过“解耦”“自适应”和“智能调度”三大核心策略,在算子层实现了数十倍的吞吐提升,同时降低延迟,让大模型“多做50%的思考、多干50%的活”。
训推一体作为当前最重要的AI计算范式之一,由于其训练和推理任务拥有完全不同的计算特性,因此计算负载结构和算法逻辑均不同,因此需要对平台能力进行系统性提升。
针对这一计算范式,百舸5.0推出了强化学习框架,在训练、推理、存储和工具调用的每一个环节极致打磨,从最强“单点算力”进一步做到最强“系统吞吐”,提升了强化学习的整体效率。
目前,百舸作为AI计算平台,已经在具身智能、金融、招聘、教育等领域广泛得到应用。
近期,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的具身世界模型、跨本体VLA模型中,其底层用的便是百度百舸AI计算平台。百舸AI计算平台为其提供了一站式高效能云端开发IDE,支持中心全场景、全流程的研发工作,帮助中心提效2倍。
大模型的出现,让AI真正成为云计算的牵引力,也让百度百舸5.0释放出厚积薄发的计算实力。
2、迈入Agent经济时代
计算之上,是AI开发,而开发的核心正是Agent。
2025是“AI Agent元年”,各类Agent产品也迎来集中爆发。从Manus、Coze等通用Agent平台,到Lovart、Skywork等垂直领域Agent,能够自主拆解任务、规划执行、具备记忆与协作能力的智能体,成为行业焦点。
不过伴随互联网大厂的密集布局,智能体市场也很快从“单兵作战”进入“协同作战”的新阶段。
毕竟模型同时理解、处理多个任务能力有限,在复杂场景下,把一个任务拆解开,让多个Agent协同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任务效果。
对于企业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套真正系统化的AI开发基础设施,兼备易用和强大功能,并且能支撑Agent开发范式的持续创新。
“百度智能云要打造一个高效的AI能力工厂,帮助企业和开发者降低Agent开发门槛,加速应用落地,而全新的千帆4.0就是以Agent为核心的一站式企业级服务平台,为开发者提供Agent开发所需要的模型、Agent编排、数据和企业级服务等能力。”沈抖表示。
在千帆4.0模型库,开发者可以使用包括深度推理、视觉理解、视觉生成、语音等在内的超过150个模型,灵活匹配开发需求。
针对部分模型参数规模过大、不方便部署在企业环境或移动端等情况,千帆4.0还推出了专精模型,只用百亿参数规模,就能在特定任务上实现超过千亿参数规模的效果。
在云智大会上,沈抖还与《逆水寒》游戏中的NPC进行了对话。
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和Character模型,只需给NPC确定人设和主线任务,就能自动生成符合剧情的对话。“不同的NPC人设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也不尽相同,这就会给玩家带来全新的体验,也让游戏开发者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游戏世界观和核心玩法的设计中。”他表示。
虽有专精模型在前,但不少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模型进行精调以提升具体任务的效果。
基于集中的客户反馈,千帆4.0也推出了一系列工具链以解决开发者的困扰。
例如RFT工具链,就是通过提供评估标准或奖励模型,让模型在业务场景中不断自我优化,发挥更大潜力。这一工具特别适用于目标清晰、评价标准明确的场景,比如代码生成、客服问答等场景。
同时,针对生成内容存在幻觉的问题,千帆4.0还发布了多模态RAG,支持图片、表格等多种类型的数据检索,帮助企业把沉淀的大量历史数据真正用起来。
在继今年4月推出千帆企业级MCP服务之后,百度云智大会上沈抖宣布对MCP 服务再次进行升级。
以百度AI搜索MCP Server为例,大模型的训练存在周期,运用的数据相对过时,因此在搜索结果的实效性上存在短板,而百度AI搜索基于MCP服务可以实现实时搜索,以弥补大模型的先天缺陷。
“接入一个MCP Server,就相当于接入了它背后的整个数字系统。拥抱MCP生态,就相当于拥抱中国互联网30年的数字化成果。”沈抖表示。
如今在智能经济时代,企业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已经从“降本增效”转向“直接创造价值”,而所有计算产生的智能都会被封装进Agents,参与价值创造和交付。
“企业的AI云,不再是成本中心,而会成为新型的利润中心。”沈抖如是展望。
3、以AI为刃,十年铸一剑
作为AI云的原生玩家,百度是中国最早提出“AI云”概念的厂商,2019年即将“云+AI”确立为核心战略,并提出“云智一体、深入产业”。
彼时的云计算行业尚且以搭建基础设施为核心,厂商们争相“卖水”,只有百度将AI作为差异化研发方向。十年之后,大模型的出现让百度在AI领域积累的技术实力和产业成果重回阳光之下,AI云服务的竞争也再度升级。
如今的百度智能云也实现了“两条腿”走路:一边构建基础设施,另一边则用自己的应用产品,来检验和打磨底层能力,包括推出给开发者“开箱即用”的Agent。
继今年4月百度云智能推出一见5.0专业级视觉AI应用后,百度云智大会再次对该应用进行了升级,正式发布一见·工序合规分析——只需上传一段标准操作的视频,几分钟后,一见就能生成一个SOP检测任务,让Agents堪比“AI老师傅”,解决工业产线中老师傅人手不足、经验传授困难的客观现实。
目前,一见·工序合规分析正在落地三一能源装备制造的工厂车间。部署完成后,工人一旦出现操作失误,便会立即收到告警提示,管理者也能在平台上看到详细信息,实时判断新工序的执行情况,大幅减少人工现场巡检耗时,提升工厂运转效率。
这也意味着,即便是一个安装菜鸟,也能通过AI视觉教学,顺利完成零部件的组装。
除了AI进工厂,基于慧播星数字人的能力和技术,百度智能云还打造了营销、招聘等七个场景的数字员工,企业和开发者还可以通过平台定制专属的数字员工。
在具体应用中,百度云智能还专门为雅识教育定制了一款“吴彦祖数学英语教练”,后者是一家专注AI教育的公司。用户可以与数字人吴彦祖直接对话,清晰流畅无卡顿且支持持续交互,背后则是百度数字人的AI底层技术作为支撑。
目前,百度智能云已经服务了超过65%的央企客户和超过46万家企业,打造了130万个Agents,持续推动AI深入产业端,为企业和开发者创造价值。
大模型为企业带来从“降本增效”到“价值创造”的根本性变革,而百度智能云凭借“全球AI云首倡者”和“连续六年中国AI云市场第一”的领先地位,为千行百业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底座。
与其说百度拥有领先的技术实力,倒不如说其早在十年前就意识到云服务将被AI彻底颠覆的行业趋势。在这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大模型战役里,百度智能云深知要打的不是一场闪电战,而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期战争。
未来,百度智能云不仅会继续夯实AI云服务的底层基建,更要做全球企业和开发者眼中坚定的战友及同盟。
*注: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其余未署名配图来自百度智能云官方。
来源: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