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疗过的强迫症和抑郁症,都有个共同特点:特别能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28 01:54 1

摘要:家长是既无奈又不知所措,后来和我聊完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孩子的家长说了一句话:“我家孩子就是没有忍耐力,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前两天咨询的时候,一个家长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咨询抑郁焦虑问题。

孩子每天总是控制不住的想洗手,甚至一天可以洗上百次,如果不让他洗孩子就会特别抑郁焦虑。

家长是既无奈又不知所措,后来和我聊完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孩子的家长说了一句话:“我家孩子就是没有忍耐力,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本来抑郁强迫就让自己如此难受了,还要忍受需要控制症状的痛苦,因为很多时候抑郁焦虑不是没有意志力,反而是太能控制自己导致的。

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样的,抑郁症比常人更加能够忍耐并且意志力极强。

《抑郁的力量》这本书中有个观点:“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个令人意外的特征:特别强大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他们长期压抑自己,对头脑的独裁统治,最终身体承受不了这样的压力开始全面“罢工”,完全不回应大脑的控制,最后人们就会深陷抑郁。

抑郁并不是软弱的象征,反而是证明你曾试图坚强失败的无能为力。

说到底,抑郁焦虑的人太害怕失控了。

上述我说到了,抑郁的人总是喜欢用头脑控制自己,他们渴望自己能够长期维持一个理想中状态,一旦失控或者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了,这些人就会觉得有问题了。

在森田疗法中,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心理固着导致的,也就是放不下,爱钻牛角尖,结果就掉入了死胡同里,走不出来。

前段日子,有一篇在《行为与实验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对“失控的害怕”或许是好多心理疾病的源头,甚至这种害怕比失控的事情本身还要吓人。

这就像我平常说的,最厉害的害怕就是对害怕的害怕。就拿一些强迫症患者来说吧,他们一开始可能因为担心害怕一件事觉得不舒服,所以反复去做一件事。

可后来,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发现这样的强迫行为或者想法很不正常,接着就开始害怕强迫症本身,形成了反强迫。而且反强迫带来的痛苦,是强迫本身痛苦的好多好多倍。

所以强迫症的核心就是过度控制,这其实源自内心缺乏控制感而生,但要知道没人可以完全掌控生活的。

心理学家认为,焦虑情绪的本质实际就是一种潜在对失控的恐惧。

焦虑如果细致剖析的话,可以从上中下分为三层。

心理学家Freeston等人提出了“无法容忍不确定的程度”的概念,它被认为影响着“不确定”和“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不确定感越强烈,焦虑也就随之而不断上升。

看到这里你就明白了,抑郁强迫的人反而是意志力和控制欲更强大。

但是这样的“副作用”就是:“情绪长期被压抑”。

咱们好多人小时候是不是都听过这样的话:“哭啥哭,哭能把问题解决啦?”“你就这么点小事还发脾气,真没出息哟!”“你高兴点行不,别整天拉着个脸,好像谁欠你钱似的。”

这些话瞅着好像是家长的“好心劝说”,好像真是为了你好、关心你!但实际上是直接给孩子按下了“情绪静音键”,让孩子们的情绪憋在身体里出不来。啥意思呢?就是说呀,不管你心里啥感受,只要我看着不顺眼,就不许你表现出来。

要不就是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可从来没跟孩子说应该咋做!让孩子自己去琢磨!当然啦,还有不少孩子害怕就算跟你说了,他也不会按照家长说的去做!

所以说,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懂一个暗暗存在的规矩:真实的情绪是危险的,表达出来不光没啥用,还会挨批评、受羞辱,甚至被惩罚……

更吓人的是,有的家庭根本就不给你选择情绪的机会。比如说你想哭,他们就会讲:“你得坚强。”你想开心,他们又会说:“别太得意,小心乐极生悲。”

你生气了,他们来一句:“你还敢顶嘴?”咱们从小被教的,不是咋去理解和表达情绪,而是咋去掩盖、压抑和伪装情绪。

要想摆脱失控带来的感觉,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处理核心恐惧情绪。

从外部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慢跑和瑜伽等舒缓的有氧运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感,从内部我们可以尝试正念,很多临床证明正念对于焦虑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念,是来自于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评判的注意所带来的觉察

研究数据显示,2周以上的正念,可以增加内心的平静感与幸福感,改善人的睡眠质量,8周的正念,对人脑部的功能也有显著的改变。

研究人员扫描正念前后,被试者的大脑发现,负责注意力和综合情绪的皮层变厚,与焦虑、恐惧及心理压力有关的杏仁核区脑灰质变薄了。

或者咱们可以借助森田疗法来解决问题。就是当你能够允许痛苦存在,带着难受接着做当下该做的事,焦虑和痛苦自然而然就没了。

这道理挺简单的,说出来谁都明白。可往往咱们有好多患者朋友,就是始终做不到真正不管,因为他们心里老是有个顾虑,就是担心自己不管之后,万一失控了可咋办?

所以一直放不开手。说到底,这其实是他们的惯性思维闹的,他们老是拿自己的想象来判断事儿,把想象当成真的,觉得不管就会失控。不过,我想让这些朋友好好琢磨琢磨一个问题:为啥这么多年了,你一直控制焦虑,控制杂念,结果反倒焦虑越来越厉害,杂念越来越多?

为啥你越控制越觉得控制不住呢?以往的经历和事实到底是因为你的控制让你控制不住,还是因为你的不去控制让你控制不住呢?

然后尝试重新获得掌控感,看到我说的是尝试,比如我在咨询中会尝试教会我的来访者学会聚焦事件。

因为很多人会因为焦虑而把事情搞得一团乱,这个时候我会尝试教他们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进行一个优先级排序,先专注完成一件事,然后再做其他的。我们要保证“要事优先”。在所有任务中选出一个优先级最高的,先去全神贯注的完成这个任务,等完成后,再去做下一个。一件一件的做。

来源:阿尔法心理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