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天,东北夫妻淮安开店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在评论区,网友也是各持立场,有的认为当地的经商环境不好,也有人说夫妻二人为了流量而地域黑。
这两天,东北夫妻淮安开店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在评论区,网友也是各持立场,有的认为当地的经商环境不好,也有人说夫妻二人为了流量而地域黑。
一、争议的焦点在哪里?
东北夫妻与房东签订的合同约定“5年租期,提前退租或改变经营内容需支付5万违约金”。因经营3个月即倒闭,房东依合同要求扣除押金并收取违约金,但夫妻认为频繁停电等客观因素导致无法经营,房东应担责。而网友质疑房东是否故意断电逼走租户,但房东是否存在设局坑人,这个事并没有直接证据。
夫妻称投入200万,包括加盟费和装修的180万,但网友发现其店铺位于三线城市非核心地段,装修普通,质疑资金去向。此外,加盟团队从东北带来,被指转移成本,实际在淮安仅支出少量房租和违约金,所以怀疑夫妻俩炒作亏损来博取流量。
夫妻作为有40万粉丝的短视频博主,被指刻意引导“外地人被欺负”的悲情场景。例如:
调解协议要求删除视频,但夫妻没有执行,反发布“连夜逃回东北”内容,暗示受威胁。
道歉视频强调“家人受影响”,对淮安道歉轻描淡写,因此有网友说这是他们在利用同情心为直播带货铺路。
事件初期,网友因同情夫妻遭遇,将矛头指向淮安“排外”“黑心房东”,甚至升级为地域攻击。但后续调查显示,当地部门介入高效,24小时内促成三方调解(退押金4万、电费3650元、合同作废),部分舆论反转,质疑夫妻夸大问题损害城市形象。
二、为什么网友的观点冲突很大?
房东没有公开回应,夫妻单方面控诉占据舆论高地,网友依据情感倾向站队:部分人代入“打工人维权”支持夫妻;另一部分认为这是网红套路,更加信合同规则。
东北夫妻被扒出疑似假粉条事件主角雨姐的徒弟,加上其道歉态度模糊,强化公众对网红卖惨变现的刻板印象。网友对“200万亏损”真实性存疑,认为可能为直播带货造势。
事件从普通纠纷演变为“东北人在南方受欺压”的象征,触动地域对立情绪。部分网友借机宣泄对南北经济差异、营商环境的不满,而理性声音呼吁就事论事却遭淹没。
三、当地的处理还有短板
淮安相关部门在纠纷曝光后24小时内组织三方协商,达成退还押金、电费及解约协议。但调解结果未第一时间公布,导致舆论真空期被猜测填满。
政府未主动召开发布会,仅通过夫妻道歉视频间接回应,公信力传递效果有限。网友说,如果房东没有责任,为什么同意退钱?,认为调解结果反而坐实了理亏。
可以说,这个事件的本质,就是合同履约争议和网红流量的博弈,却因信息碎片化、地域偏见和公众对网红经济的警惕,演变为多方角力的舆论混战。淮安政府虽然及时调解,却没能阻断谣言的传播。
#夫妻开店遭房东刁难亏本后续#
来源:丛林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