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浸润童心 南通开放大学赴安徽宏村助力乡村美育有“艺”更有“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19:01 1

摘要:烟花三月,皖南大地山水写意、春意盎然,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居交相映辉。3月25-26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跨越400多公里,赴安徽黟县宏村学校开展南通烙画传承与创新、南通木版年画进校园、雷锋精神海报展等美育活动。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校外实

扬子晚报网讯(记者 朱亚运)烟花三月,皖南大地山水写意、春意盎然,金黄色的油菜花与粉墙黛瓦的徽派古居交相映辉。3月25-26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跨越400多公里,赴安徽黟县宏村学校开展南通烙画传承与创新、南通木版年画进校园、雷锋精神海报展等美育活动。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校外实践基地揭牌。

本次活动以“践行雷锋 艺润童心”为主题,旨在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帮扶的双重目标,通过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传递正能量,同时,提升乡村学生的美育素养,为乡村美育注入新活力,从而展现了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在高校服务社会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南通烙画以火为墨、铁笔“生花”,在竹木、宣纸、丝绢等材料上勾勒烘烫进行作画。活动中,中国工美协会中青委副主任、烙画非遗大师高劲松介绍了南通烙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制作工艺,并手把手教授宏村学校学子体验烙画制作流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烙画作品。“小朋友们跟烙画亲密接触了一下,体验过程兴致高昂。”高劲松说,南通烙画也是一个有温度的画,本次活动既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磨墨、上色、印刷......在南通木版年画体验课上,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教师陆莹指导学生的培养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南通木版年画是江海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年轻人对它进行创新转化,融入到咖啡、冰箱贴等文创设计中,从而继承发扬这项非遗。”陆莹说,希望今天的课能在宏村孩子们心里播下小小的种子,让他们扎根宏村文化土壤,未来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产生更多价值,从而回馈家乡。”

活动还组织了艺术传媒学院数媒专业学生针对美育课堂进行现场直播,用专业技能赋能乡村美育教育。宏村学校六年级学生孙辰煊,第一次通过直播镜头表达了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我想学习更多非遗技艺,用不同非遗把家乡的美好记录下,让更多四海八方的游客走进宏村。”

3月是学雷锋月,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学生设计24幅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海报,内容涵盖雷锋生平、雷锋名言、钉子精神、当代雷锋榜样等,以视觉艺术为桥梁,将雷锋精神生动诠释。这些海报作品摆放在学校走廊的醒目位置,引来一批批宏村学校学子参观学习。

现场,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海报创作心得分享,引导大家积极践行雷锋精神。22级视觉专业学生王慧如设计的一组“雷锋精神”组图,把火炬、灯塔、蜡烛、闹钟、飞机等元素融入设计,“飞机象征着高科技,闹钟提醒时刻努力,这组设计激励我们要传承雷锋的奋斗精神。”王慧如说。

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院长胡涓华说,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更是一次教育帮扶的生动实践。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推广南通烙画和木版年画,提高乡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同时,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也希望通过美育课堂的开设,提升宏村学校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校对 陶善工

来源:扬子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