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老机场:架起抗战的“空中通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8:05 2

摘要:在浙江抗战的历史长卷中,丽水曾是烽火淬炼的堡垒,亦是苦难深重的战场。这座浙西南山城,因浙江省国民政府的迁入,成为浙江抗战中心,承载着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薪火延续;也因邻近日本本土的地理区位与重要的机场设施,成为日军觊觎的目标,承受了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与残酷暴

在浙江抗战的历史长卷中,丽水曾是烽火淬炼的堡垒,亦是苦难深重的战场。这座浙西南山城,因浙江省国民政府的迁入,成为浙江抗战中心,承载着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薪火延续;也因邻近日本本土的地理区位与重要的机场设施,成为日军觊觎的目标,承受了长达数年的狂轰滥炸与残酷暴行。

从1938年日军首次空袭,到1944年战火渐息,丽水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过抗争的热血,每一片瓦砾都见证过不屈的反抗。

曾经的机场是反击侵略者的空中支点,丽水百姓曾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苦难与抗争交织的记忆,早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成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

《 新申报》中关于日机轰炸丽水飞机场的新闻

烽火聚焦:

抗战中的空中要地

如今的城东天黄畈(丽水市区两湖公园区块),正是老丽水机场的旧址。

当年的机场,从1934年9月开始建设。一期工程于同年12月26日竣工,占地970亩,耗资10.32万元;经后续扩建,至1938年4月总面积达1215亩。

这座历时三年、动用“数十万工”建成的机场,从诞生起就注定与烽火相伴。国民党当局1934年选址时,便看中了丽水“距日本较近”的战略位置——当沿海城市可能沦陷时,这里将成为空军退守的前沿阵地。

丽水机场与衢州机场互为掎角,在烽火硝烟中,昂首挺立。

1938年5月20日深夜,日本九州岛的夜空被两架马丁轰炸机划破。徐焕升机组从汉口起飞,在丽水机场检修加油后,将百万份反战传单撒向日本本土。《丽水文史资料》记载,这些“纸弹”上写着“尔国侵略中国,罪恶深重”,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最特别的反击。

丽水机场的命运始终与战争绞缠。在《丽水文史资料》中,李昌寿先生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的丽水》有这样的表述:1939年暮春的一天,有六架我国的飞机轰炸被日军占领的台湾后,在丽水降落,休息加油后再起飞,其中一架因机件故障不能起飞。翌日清晨,日本飞机即前来轰炸,地面为保全这架飞机,冒险用人力推动逃跑,附近村民自动前往助力。在一边躲避轰炸一边逃跑的过程中,保全了这架宝贵的飞机。《抗日战争时期的丽水》也记载,村民们冒着轰炸用人力推动飞机转移,“机翼擦过稻穗的声音,混着炸弹的轰鸣”。同年,苏联志愿军飞机两次陷入未修好的泥泞跑道,一次拆机运走,一次靠村民推拉脱险时遭遇轰炸,“泥浆溅在军装上,与鲜血混在一起”。

机场的荣光一直笼罩在被日军有意识破坏的阴影中。

日本军方的丽水飞行场破坏作业图

在丽水市档案馆里,一张1942年日军绘制的《丽水飞行场破坏作业要图》记录着那段屈辱的历史。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丽水机场被选定为美军轰炸机的备降机场之一。经改造提升,当时的机场是一座设施完备的军用机场,可升降多型号轰炸机。因此,丽水机场更加成为日军飞机的重点轰炸目标。1942年和1944年,日军两次占领丽水城,对机场进行了严重破坏。”丽水市档案馆档案与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副主任周率告诉记者。

1942年8月26日,4143名日军带着铁锹来到天黄畈。按《丽水飞行场破坏作业要图》的规划,他们挖出深0.5米、宽3米、长4265米的壕沟,将方圆1.5公里内的设施尽数损毁。

“村里有一个人,他的外婆就被日本兵的枪打穿了肚子。”“村里八个人被日本人拉了壮丁,就再也没有回来。”“我老房子边上的一个山包,被一个炸弹炸飞了半个。”……这些带着血泪的叙述,是日军侵华暴行在丽水土地上刻下的深深伤痕。在2015年出版的《丽水抗战遗址》一书中,当年尚幸存的老人们,一句一句拼凑出那段被硝烟浸透的岁月——家园被摧残,亲人遭屠戮,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撕碎,成为刻在时代记忆里无法磨灭的痛楚。

日本《写真特报》刊发的日军轰炸丽水的照片

血泪烙印:

365次轰炸下的不屈记忆

抗战时期,丽水作为浙江抗战中心,不仅肩负着支援全省、全国抗战的重任,还遭受了日军无休止的狂轰滥炸和惨绝人寰的细菌战毒害。

1938年2月6日,正月初七的爆竹声被炸弹爆炸声取代。日军首次轰炸丽水,6枚炸弹落在机场,海潮村农民1人遇难。莲都区仙渡乡皂树村村民樊寿康写的《丽水大轰炸调研报告》中记载,民工王二宝“粉身碎骨,收殓时只见一摊血肉”。

周率告诉记者,经调查,日军飞机对丽水的轰炸,其时间之长、次数之多,造成损失之严重,堪称“浙江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日军侵犯丽水县(现莲都区)期间,日机轰炸365次,投下炸弹1796枚。全县工厂、学校、机关、居民、庙宇等被炸烧毁的房屋达12237间,加上日军入侵烧毁,共25475间,炸死烧死1042人。

周率收藏的一幅航拍照片刊于日本昭和十三年(1938)6月8日大阪每日新闻社的《写真特报》,真实记录了丽水累累焦土的惨状。照片中,丽阳门、仓前等商业区浓烟蔽日,三条公路像被打断的血管。史料显示,5月26日的这次轰炸,投弹44枚,16人死亡,汽车站附近14枚炸弹“震倒民房如积木”。日机轰炸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发生在1942年4月23日,槐花树下(现莲都区政府内)防空壕被炸塌,60多人窒息身亡,其中丽水县邮电局局长全家无一生还。

云和县档案馆馆藏的抗战时期政府职员鼎臣日记,记录了丽水沦陷、日军轰炸和日本投降时的情况:1942年6月—1944年9月,日军4次侵犯缙云、青田县,2次入侵丽水(今莲都区)、遂昌县,1次入侵松阳县。据不完全统计,杀害群众4154人,奸淫妇女2434人,抓走壮丁2363人,烧毁房屋20696间。其中入侵莲都杀害群众1074人,太平乡小安村群众被杀38人,村民金法伯被日军用铅丝穿通两耳,挂在树上,剖开肚皮,挖出肠子,折磨而死。松阳查明被害群众1571人,南街电厂水池内的尸体有140多具,日军标明“南死刑场”;朱山头、寺岭下等地,各堆积尸体50多具,日军标明“东死刑场”。

日军的暴行不止于此。1942年浙赣会战期间,他们在机场周边使用细菌武器,鼠疫、伤寒席卷而来。丽水遭日军细菌战受害者达1.5万人以上,这些伤痛伴随受害者终身,成为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痕。

水渠右侧的地块就是当年的丽水飞机场所在地

铭记前行:

从烽火中汲取力量

枪炮轰鸣,血溅四方。在日军长期的轰炸、地面入侵和细菌战中,丽水军民顽强抗击,不畏牺牲,谱写了云和方山岭阻击战、丽水城保卫战、青田六上乡民众伏击战等抗击日军入侵的血泪史。在日军轰炸中,仅丽水城就被炸365次,超过重庆;在丽水城保卫战中,国军新编二十一师六十三团以“人在城在,城亡人亡”之决心,浴血抗击近万日伪军,自团长彭孝儒以下全团官兵千余人阵亡……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特别是中共浙江省委机关迁驻丽水后,以刘英为首的浙江中共组织与以黄绍竑为首的国民党浙江省当局,在丽水建立和发展了引领全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全省抗战形势。尤其是周恩来到云和小顺视察浙江省铁工厂,更是推动了浙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救亡工作。

时光流转,丽水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那段历史的记忆从未褪色,不屈的精神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

在市区岩泉街道,老人们还经常给孩子们讲“二踢脚防空警报”的故事:一声炮响准备躲避,三声炮响就得奔逃。曾经的老机场旧址,东港路早已经通车,这条路从旧机场穿过,将城乡连缀,正如当地老人所说:“当年跑道连着生死,现在马路通向日子。”

丽水市档案局的特藏库里,细菌战幸存者的口述档案被精心保存。

而就在今年7月18日,重新选址建设的丽水机场迎来首航,丽水全面迈入“航空时代”。

从天黄畈的硝烟跑道到丽水南城的生态空港,从“全省被炸最惨的机场”到“华东第一高边坡工程”,丽水机场正用自己的历史诉说着丽水人“人力平山川”的凌云志如何穿越世纪风雨,终成云端坦途。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