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的平台将母女关系总结为共生型、守护型、错位型等等,让网友们自己对号入座。
原创十点邀约作者十点读书
2025年09月03日 18:31山东
十点读书雅君
,
将在09月04日 19:00 直播
预约
开学季|家庭必备护眼灯具
▼点下方播放按钮收听十点主播楚翘朗读音频
旺家的最好方式:不背负家人的命运,十点读书,12分钟
最近,一档电视综艺节目《是女儿是妈妈2》热播。
随着节目的播出,网上关于母女关系的话题也与日俱增。
有的平台将母女关系总结为共生型、守护型、错位型等等,让网友们自己对号入座。
有的网友笑称,中国式母女一生相互斗争又彼此依恋。
还有位网友在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后,这样说道:
母女的终极形态或许不是相互理解,而是带着裂痕继续相爱。
其实,母女关系很难被定义,也没有标准答案。
但十点君能想到的,母女间最让人羡慕的相处模式是:
两人都努力去看见彼此,也允许彼此做回她们自己。
作家黎戈在随笔集《茫然尘世的珍宝》中,就把三代人彼此看见的平凡日常,记录了下来:
跟不上时代的母亲,学业繁重的女儿,还有被琐事缠身的自己。
她们需要面对不同的困境,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烦恼。
彼此无法替对方承担,但可以在充满爱的陪伴中相互分担。
读完她们三代人的日常故事,你就会明白: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占有,而是恰到好处的退出。
在黎戈看来,妈妈永远闲不住。
在“家”这片方寸地方,妈妈似乎总有着做不完的活计、操不完的心。
直到爸爸去世,黎戈为了工作和学习方便,带着女儿搬回了她们自己的房子。
原先热闹的屋里,只剩妈妈孤单一人。
妈妈每日依旧是凌晨起床,发现无事可做,便又窝回被子里。
睡又睡不着,妈妈就起来,披着衣服在床边干坐着。
妈妈的茫然无措,都被黎戈看在眼里。
她知道,妈妈还不适应这种不用为别人忙前忙后的生活。
她试图让妈妈走出去,到原先的生活轨迹之外看一看,重新找回在家庭生活中丢失的自己。
黎戈在书中这样写道:
我妈这一生,臣服于我爸、受制于时代、被社会规训,我希望在思维上被禁足一生的她,大胆地走远些。
她为妈妈联系老年大学,还有以前的朋友,为妈妈设计郊游路线……
不过,黎戈的做法收效甚微。
因为妈妈并不喜欢八卦别人的家长里短,也找不到适合搭伴出门的同龄人。
毕竟被家庭困住的老年人并不在少数。
黎戈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妈妈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早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自己出于负责任的做法,看似在帮助,但又何尝不是对妈妈选择权利的另一种剥夺。
于是,黎戈不再刻意安排妈妈的生活,只从旁陪伴、照顾。
渐渐地,妈妈找到了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读书。
妈妈还因此学习拼音、查阅字典,并且乐此不疲。
妈妈也试着走出去,趁着腿脚方便去见想见的人。
有一次,多年未出远门的妈妈甚至独自乘车去外地探望了年迈的姐姐。
属于妈妈的课题,终究是由她自己完成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父母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课题。
我们要学着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试图去拯救或改变。
如果他们正身处困境,作为子女,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更多的选择。
但是决不能打着“爱”的旗号,把自己认为的“好”强加给老人。
接受他们的命运,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黎戈觉得:
越是亲密关系,越要保持通风良好的距离感。
她对妈妈如此,对女儿亦是如此。
她会像万千母亲那样,对女儿报以美好的希望。
有时候连女儿也笑称,黎戈就是一个“幼稚的恋女狂”。
有一次,母女俩看完画展出来,在街角看到几个长发飘飘又气质很好的女孩子。
黎戈猜测,这些女孩子爱好文艺又有修养,说不定也是来看画展的。
于是,她带着笑意转过头来,深深地看着女儿,极为肯定地说:
你将来也一定是这样。
女儿只咯咯地笑,好像对黎戈的这种论断早就习以为常。
每一个爱孩子的妈妈,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孩子再平凡,她也会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不是孩子没有缺点,而是她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黎戈继承了母亲养育孩子的方法。
她会告诉女儿说:
主意你拿,我只管外围配合。
她不会要求女儿做她不擅长做的事情,更不会对女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女儿爱好画画,黎戈就默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厌其烦地挑选、整理画具。
女儿喜欢穿简洁的纯色衣服,黎戈虽然不理解,但还是会按照女儿的喜好买衣服。
女儿会在放学后关上自己的房门,也会在休息日独自外出逛街。
黎戈不会轻易去打扰,也不会一直追着问“你去哪里”“和谁出去”之类的问题。
她知道:
自主的生活,真的比被控制的正确更重要。
百分之百的控制,只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60分妈妈,早已放下完美的执念。
她们总会给孩子留出40分的独处空间和试错机会,让孩子独自去经历和解决问题。
妈妈们需要做的事情,或许就像专栏作家莫兰说的那样简单:
假装自己是一个好心但又愚蠢的老妇人,在旁边鼓励他们。
黎戈很早就结婚了。
她为了逃离爱挖苦人又家暴酗酒的父亲,特意找了一个温柔的男人做丈夫。
她以为自己会有一个温暖包容的家,却实打实体验了一次对美好婚姻想象幻灭的过程。
她不后悔付出的感情,但现实的一地鸡毛着实让人崩溃。
人到中年,更是焦虑。
作为女儿,也作为母亲,黎戈兼具这双重身份,却独自承担着社会赋予中年人的责任。
她需要把女儿的学习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也要尽力照顾好母亲。
与此同时,她还得收拾心情,一点一点重建自己的生活。
虽然黎戈已经很努力地在平衡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不经意间冒出来的零碎事情,总能轻易将她的节奏打乱。
就像脸上三不五时蹿出来的小疙瘩,大多不痛不痒,却不能置之不理。
当代女性不是被饥荒和战乱摧毁的,而是被日复一日的琐碎慢慢磨损的。
如同黎戈说的一样,这种不受掌控的生活几乎将她的精力消磨殆尽。
不过,她并没有抱怨。
黎戈知道这只是普通女性最真实的生活而已。
她也早已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与生活达成了和解。
她完整地接受每一块不规整的碎片,并郑重对待它们。
在零散的空闲时间,她会提笔抄几段应季的文字,坐下翻几页感兴趣的书籍。
在等待女儿下晚自习时,她会在学校周围走走停停,感受拂过脸颊的晚风。
偶尔,忍不住路边摊的诱惑,她也点一笼现蒸的汤包,满足一下口舌之欲。
这些微不足道的瞬间像是润滑剂。
它们一点一点渗入生活的裂缝,让被磨损的身心重新焕发生机。
生活就是这样,好的、坏的、顺心的、糟心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与其因为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而焦虑,不如习惯生活的“临时起意”。
接受不能改变的事实,做好当下能做的事情,柴米油盐的寻常日子也能过得活色生香。
理解,是爱的默契,但对另一个生命的不解,放任对方漂流在心灵荒岛,认领属于他的那份生之孤独,却是在整个生命广度上的,更浩瀚的爱。
黎戈在书中如是说。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体,父母是,孩子是,自己亦是。
即使再亲近,家人之间也无须以爱之名,过度背负彼此的命运。
对待父母,与其事事安排妥当,不如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对待子女,你教授再多的经验,不如放手让他们去体验。
对待自己,不要太苛刻,试着接受自己的无能为力。
花会开成花,树会长成树。你要相信,每一个生命终会完成它自己。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