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陪过孙子睡觉的奶奶,肯定见过凌晨三点坐起来的宝宝,睡意朦胧的奶奶肯定要被吓一跳,而宝宝却若无其事地玩起来。
嗨,你好,我是糖爸,一位有温度奶爸,每天分享育儿心得,一起陪宝宝成长。
陪过孙子睡觉的奶奶,肯定见过凌晨三点坐起来的宝宝,睡意朦胧的奶奶肯定要被吓一跳,而宝宝却若无其事地玩起来。
大家有没有想过,孩子跟谁睡这个事,也会让孩子长大后有不一样的变化。
有研究追踪了500组家庭发现,0-3岁主要跟母亲同睡的孩子,10年后在情绪识别、冲突解决、团队协作三项社交能力测评中,平均得分要高出30%。
为什么和妈妈睡的宝宝,各项能力会更优秀呢?
一、妈妈的味道就是安全感
相信现在很多的家庭,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夜晚带娃没睡好的话,白天上班特别崩溃。所以不少爷爷奶奶心疼自己儿媳工作累,主动承包了夜晚的陪睡任务。
老人的无私付出,给予了我们作为宝宝家长很多帮助,但糖爸还是建议有条件的宝爸宝妈,尽量还是多陪宝宝睡觉。
当宝宝半夜惊醒时,能够闻着妈妈的体香,还有温热的呼吸,那种安全感能够让宝宝心里特别踏实。
确实有网友实践过,她生了一对双胞胎,老大壮壮跟着奶奶睡到三岁,老二则是跟着妈妈。现在老二看见小朋友摔跤会主动去扶,而壮壮却只顾着抢玩具,两个宝宝性格完全不同。
二、被窝里的悄悄话最管用
研究发现,睡前20分钟母子的随机对话,要比白天刻意教学更能培养语言感知力。
现在已经当宝爸宝妈,您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哼的摇篮曲吗?糖爸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睡前哼的那首儿歌。
糖糖学东西非常快,9个月就会恐龙“嗷呜”地叫,其实就是晚上糖妈跟他玩,经常说:“恐龙要来抓你让你去睡觉啦”,还模仿着恐龙叫,糖糖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三、现在和过去不一样了
说到这儿,可能要有爷爷奶奶嘀咕了:“我们那会儿孩子都跟老人睡,不也长得好好的?"
这话表面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您细想,我们小时候哪有现在这么多社交挑战?以前街坊四邻都是熟人社会,如今大部分人都在高楼商品房里住,宝宝周边除了爸爸妈妈就是爷爷奶奶,大多只有周末才能出去玩一下。
糖糖8个月的时候,我们才发现他比别人的小朋友要怕生,别人抢他玩具,他只会转过身来趴我们身上哭,而不是把玩具抢过来。那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他是缺乏这方面能力。
母婴依恋稳固的孩子,解决同伴冲突的成功率也会高出47%!
四、妈妈忙不过来怎么办?
不过我们也要理解现代职场妈妈,哪个不是三头六臂?像糖妈是老师,经常加班到九点多,要是加上糖爸也要加个班,这时候奶奶的陪睡反倒成了救命稻草。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要保证每周至少4天,宝妈要陪宝宝一起睡。
我同事倒是教了我一招,她把喂夜奶时自己哼的儿歌录下来,每次需要奶奶陪睡的时候,就让奶奶播放出来,也能让宝宝听着妈妈的声音入睡。
五、重点不是跟谁睡,而是孩子心里有谁
要是现在想孙子和自己更亲,而争陪睡权的爷爷奶奶,也不用为这个问题担心。
糖糖第一次发烧,他奶奶守了整夜,第二天孩子抱着奶奶脖子非常依恋。您看,宝宝和谁亲不亲,关键不是睡在谁的被窝,而在孩子心里您是一个能够信任、依赖的爷爷奶奶。
就好像栽树不能只浇一条根,多种的依恋关系反而能让宝宝这棵“小树”长得更结实。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夜已经深了,我扭头看到糖糖又在踢被子,但是很舒服地挨着糖妈睡。
所谓母婴同眠,是我们作为爸爸妈妈,将白天的温柔再续了个费。
那些藏在黑暗里的拥抱、呢喃和体温交换,正在悄悄浇筑孩子未来照亮世界的星光。
您说,这30%的差距值不值得咱们夜里少睡两小时?
值得的!
来源:糖爸育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