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3 月27 日,李宁突然官宣肖战为首位全球代言人。消息一传出,粉丝们瞬间沸腾,可体育迷们却满心疑惑: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成绩亮眼,影响力也大,李宁为什么不选他,而是选择肖战呢?
2025 年3 月27 日,李宁突然官宣肖战为首位全球代言人。消息一传出,粉丝们瞬间沸腾,可体育迷们却满心疑惑: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楚钦成绩亮眼,影响力也大,李宁为什么不选他,而是选择肖战呢?
王楚钦作为国乒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在2024 年巴黎奥运会后声名大噪。2025 年初,他勇夺亚洲杯男单冠军,还成功拿下顶奢品牌路易威登(LV)的代言。LV为他拍摄的代言视频仅仅7 秒,播放量就高达3187 万。其粉丝更是实力“氪金”,豪掷20万元抢购同款商品。反观肖战,微博坐拥1.2 亿粉丝,可此前代言的多是快消类产品。李宁这次“弃王选肖”,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战略意图?
肖战凭什么脱颖而出?
契合品牌时尚转型需求
这几年,李宁频繁登上纽约、巴黎时装周的舞台,努力从传统专业运动品牌,向时尚潮流领域迈进。肖战堪称时尚界的“宠儿”,2024 年秋冬米兰时装周期间,他的街拍造型在网上引发疯狂模仿,小红书上的带货转化率高达38%。而王楚钦在LV广告中,身着15万元的高级西装,塑造出高端精英的形象,与李宁面向年轻大众的定位存在一定差距。
粉丝消费力惊人
肖战粉丝的消费能力堪称“恐怖”。2021 年,李宁官宣肖战为代言人后,当天线上销售额就像火箭一样,暴涨782%。2024 年,他代言的某轻奢品牌商品刚开售3 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王楚钦虽然在LV代言中展现出强大的带货能力,但LV商品价格普遍偏高,像4000元的帽子、上万元的运动鞋,很难助力李宁这类主打大众消费的运动品牌实现大规模销售。
抗风险能力突出
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与比赛成绩息息相关。王楚钦在巴黎奥运会单打比赛中失利后,LV一度推迟官宣合作,直到他在亚洲杯夺冠才宣布合作。相比之下,肖战经历过舆论风波,团队通过让他参演话剧《如梦之梦》等方式,成功重塑形象,应对舆情的能力得到了多次考验。
王楚钦为何“落选”?
代言冲突风险
王楚钦与LV签约后,个人形象与LV的奢侈品风格深度绑定。如果他同时代言李宁,很容易引发品牌风格上的冲突。试想,一个在广告中拿着5万元LV手袋的运动员,转头就推荐299元的李宁T恤,这无疑会让两个品牌的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时间精力受限
2025 年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备战关键期,王楚钦全年的比赛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多达47场。而肖战工作室公布的2025 年行程中,品牌活动占比超过60%,能够随时配合李宁开展全球路演、快闪店等线下活动。
舆论与政策压力
国家体育总局正在严厉打击“极端追星行为”,王楚钦粉丝高价抢购LV商品的行为,已经引发了舆论的质疑。李宁若选择王楚钦代言,就需要在粉丝的疯狂行为和政策监管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前行。肖战团队则在多次舆论危机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建立了一套成熟的粉丝管理机制。
“去运动化”,国牌升级的捷径还是歧途?
李宁选择肖战代言,本质上是将“运动科技”的标签,换成了“潮流符号”。这一策略短期内确实能提升销量,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削弱其在专业运动领域的话语权。当安踏签下谷爱凌深耕滑雪市场,特步与少林寺联名打造功夫IP时,李宁如此激进的时尚化转型,是否操之过急?
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被低估了吗?
王楚钦LV代言视频3187万的播放量,有力地证明了体育明星的带货能力并不逊色于艺人。然而,很多品牌依然固抱着“运动员只能吸引直男消费者”的陈旧观念,忽视了其背后庞大的女性消费群体。王楚钦微博超话中,女性粉丝占比高达81%,她们既能购买LV的万元包,同样也可能成为李宁瑜伽裤的潜在客户。
流量时代,品牌初心何在?
李宁创始人那句“一切皆有可能”,曾经激励了无数运动员挑战极限。但如今李宁将大量资源押注在娱乐流量上,这是否背离了“以运动赋能大众”的初心?当肖战穿着设计款卫衣在广告中漫步都市时,那些真正需要专业运动装备的马拉松跑者、篮球少年,是否已经被排除在品牌的目标客户之外?
未来双代言模式能否破局?
或许李宁可以借鉴安踏“王一博 + 武大靖”的娱乐、体育双代言策略,推出“肖战领衔潮流线,王楚钦代言专业线”的品牌矩阵:
- 潮流线:借助肖战的影响力,主推设计师联名款,深入渗透Z世代的社交场景。
- 专业线:依靠王楚钦的专业形象,背书运动科技产品,稳固核心运动人群。
- 跨界营销:借2028 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契机,打造“明星×运动员”联名限量款,实现品牌的破圈传播。
李宁的这次选择,反映出国产运动品牌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集体焦虑。既要抓住流量红利实现快速扩张,又要守住专业运动领域的“护城河”,避免“脱实向虚”。肖战和王楚钦的代言之争,本质上是商业逻辑与体育精神的碰撞。或许正如网友所说:“让明星照亮品牌热度,让运动员夯实品牌根基,这才是国牌崛起的最优解。”
来源:优雅花猫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