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酒|剖析酒业半年报:调整期行业结构未见变化,谁过得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8:52 1

摘要:近期,白酒、啤酒、黄酒和葡萄酒四大酒类的上市公司已披露半年报,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走出了所谓的“调整期业绩行情”:即通过降低业绩增速让市场释放更多的空间,从而在度过调整期后实现进一步增长。据了解,前述说法在许多酒业上市公

在持续深度调整的背景下,酒业今年上半年过得如何?

近期,白酒、啤酒、黄酒和葡萄酒四大酒类的上市公司已披露半年报,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注意到,大部分上市公司都走出了所谓的“调整期业绩行情”:即通过降低业绩增速让市场释放更多的空间,从而在度过调整期后实现进一步增长。据了解,前述说法在许多酒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报中被提及。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大酒行业都在处于调整当中,其中白酒行业中多数上市公司业绩从此前的大增转入“主动调整”,啤酒行业恢复增长,黄酒因新品“声势浩大”但是增幅未变,而葡萄酒则仍在调整周期当中。不过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即使酒行业处于调整期,但总体行业结构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市场仍在向头部企业集中。

白酒:深度调整下市场进一步向“龙头”集中,存量博弈加剧

作为国内酒业业绩的“扛把子”,今年上半年,白酒行业是受调整期影响最大的酒类行业,除了行业原有的渠道库存过高、产品价格倒挂以及终端动销问题受阻外,飞天茅台酒价格持续波动、消费者饮酒结构下移、第二季度相关政策影响消费场景、以及金融、房地产关联行业的弱复苏等,都让白酒市场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阶段。

这一状况在白酒企业半年报中体现得尤其明显。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统计,20家(不包括顺鑫农业)披露半年报的白酒上市公司,6家是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增,1家亏损同比收窄,剩下13家均是业绩“双降”。

整体而言,头部企业在调整“深水区”依旧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营、利保持增长,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抗风险能力;而中小企业则面临更明显的业绩回调,且利润的跌幅相比营收要更为显著,行业分化格局进一步凸显。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头部6家上市公司中,贵州茅台、五粮液、山西汾酒和古井贡酒业绩双增,而主流酒企中,金徽酒和老白干酒仍保持增长,其他酒企尤其是区域属性极强的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幅度明显,这一现象符合行业“往头部集中”“市场存(缩)量博弈”等现象。

在行业形势出现新变化之时,部分酒企则是采取策略进行“自救”,并且讲业绩下滑归结为“主动调整”“去库存释放市场”等。

例如在半年报下滑到行业第五的洋河股份,该公司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解决渠道库存问题,并且对产品渠道进行优化;业绩双位数下滑的舍得酒业,表示在第一季度“加速去库存”之后,第二季度业绩得到了修复;归母净利润下跌超9成的酒鬼酒,该公司表示是“主动调整经营业绩”,通过降低渠道库存、优化产品结构、夯实渠道基础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然,部分白酒企业在半年报中也提到,消费场景变化是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今世缘、水井坊,这两家公司均表示,今年上半年部分商务接待场景消失、宴席渠道减少等,一定程度上对中高端产品销售带来阻力。

此前行业协会曾认为,白酒行业正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转型、存量竞争”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头部企业优势持续扩大,消费场景与价格体系面临重构。在酒水行业持续变化之时,酒企应该要“主动降速”“调低目标”,而在渠道上应该统筹布局,打通线上线下的传统边界。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目前白酒企业理论上确实在“主动降速”,而打破线上及线下渠道边界方面,目前仍在进行中,例如即时零售已介入白酒销售终端,并且受到用户的较大关注和购买,部分线下终端库存得到了一定缓解。

啤酒:高端化成上市公司业绩“胜负手”,企业跨界寻新增量

对比白酒处于深度调整期,啤酒行业过得“还算不错”。今年上半年,啤酒行业仍然呈现龙头企业不断集中市场的发展态势,其中国内啤酒上市公司业绩双涨,与之相对的,海外啤酒企业则是业绩“双降”。

经历了约7年的高端化结构改革,2024年全年,啤酒行业呈现弱复苏状况,大部分企业归母净利润呈现个位数增长,甚至同比出现下降情况,当时业界认为,啤酒高端化进程已转入“下半场”小幅增长阶段,同时啤酒消费价格带也从10元及以上的高端,转移到6至8元和8至10元的“新大众”和次高端领域。

不过在今年上半年,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迎来了再一次“起跳”。

南都湾财社记者在数据统计时注意到,除了*ST兰黄(兰州黄河)外,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均为业绩“双增”,而在归母净利润增长上,燕京啤酒幅度最大同比增超四成,其次华润啤酒和珠江啤酒都有超20%的涨幅。与之相比,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嘉士伯)这两家外资控股的啤酒企业,上半年则是出现业绩收缩的情况,尤其百威亚太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超两成。

价格来布局来看,华润啤酒、百威亚太、青岛啤酒和重庆啤酒主要在10元及以上的高端产品进行竞争,高端产品是龙头企业市场“决胜”的胜负手,这一市场主要呈现的竞争格局为“此消彼长”“存量博弈”,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也呈现这样的特点。

这些啤酒企业半年报的数据显示,华润啤酒次高端及以上的产品销量,同比出现较高的单位数增长,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0%;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实现销量199.2万千升,同比增长5.1%;与之相对的,重庆啤酒高档产品实现营收52.65亿元,同比增长0.04%,百威亚太表示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8.2%。

除了高端产品外,8元价格带成为啤酒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其中燕京啤酒和珠江啤酒则是最近两年“精准押注”在8元价格带,从产销量来看,燕京啤酒上半年实现啤酒销量(含托管经营)235.17万千升,同比增长2.03%;珠江啤酒销量为73.41万千升,同比增长 5.1%。从这两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增来看,8元价格带的持续放量使得这两家公司持续受益。

啤酒行业营销专家方刚表示,啤酒行业高端化的1.0时期,企业大多通过优化产能、调整产品结构包括涨价动作来实现高端化的发展。“因此,当这些红利都释放完毕之后,啤酒行业就要思考高端化的方法或方式是否进行升级”。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在行业调整的过程中,啤酒巨头们纷纷借助自身渠道进行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除了早前跨界白酒的华润啤酒,今年重庆啤酒、燕京啤酒均向饮料行业进行布局,而青岛啤酒则是跨界黄酒领域。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啤酒高端化仍是中长期的主要趋势以及竞争的胜负手,“第二曲线”外延探索有望打开长期想象空间。

不过业界认为,今年上半年啤酒巨头多元化发展的框架已经初现雏形,不过随着消费环境的变化,仅靠渠道铺货,并不能解决建立消费者认知和站稳脚跟的问题。

黄酒:为“年轻化”“全国化”频繁上新,拉动业绩还是靠老产品

相比啤酒的稳步增长,近年来“声势浩大”的黄酒还没迎来行业集体增长的繁荣,更多表现为个体企业正在各自突围。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后注意到,3家黄酒上市公司仅会稽山一家增长,传统黄酒龙头古越龙山营收微增净利下滑,金枫酒业则是营收下跌亏损收窄。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为了突破在江浙沪市场的局限,黄酒企业正在全力推动全国化。随着气泡黄酒、糯米威士忌等新产品的推出,这也意味着黄酒向年轻群体开拓市场的动作越来越频繁。尤其是气泡黄酒,该产品在去年“双11”推出后,成为线上平台的“爆款”。

不过,即使各种新产品频频“出圈”,但是黄酒今年上半年整体表现仍不尽如人意。其中业绩双增的会稽山,拉动增长的并非“爆款”气泡黄酒,而是中高端黄酒产品,这些产品与白酒一样都是主要走经销商渠道,尤其是第二季度,会稽山的归母净利润仅13.4万元,业绩增长主要系今年第一季度打下的基础。

而古越龙山和金枫酒业,业绩表现则是相对“暗淡”。其中古越龙山曾在今年第二季度对部分中高端产品进行调价,并且推出糯米威士忌等,但尚未对财务报表带来实质影响;金枫酒业则表示,公司销售规模缩减,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

业界认为,黄酒消费长期集中于江浙沪地区,实现全国化扩张需要持续的市场开拓和资源投入,但是开拓全国市场难度不低。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制约黄酒品类发展主要有四大局限:价位局限,过去未能实现品牌化发展使得产品结构偏低,无法适应长期消费者升级需求;区域局限,囿于品类边缘化、品牌知名度低及规模偏小投入受限等因素,无法有效实现全国化布局;场景局限,居家小酌为主,社交场景偏弱;人群局限,消费群以40+岁男性为主,年轻一代培育不足,对黄酒品类存在一定“偏见”。

葡萄酒:市场仍在深度调整中,“独酌微醺”能助力反弹吗?

对比其他酒类,我国葡萄酒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调整进一步深化。

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除了中信尼雅业绩转好外,从龙头企业张裕,到ST通葡、威龙股份及莫高股份等,营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自2008年葡萄酒行业出现“国产酒份额慢慢下降、进口酒份额大幅增加”的周期调整态势开始,国产葡萄酒一直处在行业调整期当中。

其中,进口产品对国内企业的冲击表现较为明显,即使最近数年进口葡萄酒总量在持续下跌,但金额却不断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为1.14亿升,同比下降12.67%,葡萄酒进口总额却逆势增长1.45%,达到了51.15亿元,呈现出“量减额增”的特点。在进口产品中,除了法国外,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上半年的迅猛增幅,对国产品牌带来一定冲击。

深圳市智德营销策划总经理王德惠认为,葡萄酒市场消费低迷,传统销售模式的作用下降,大部分企业竞争力不足,市场应对不得力。“不过葡萄酒行业在中国市场有很好的未来空间,也是酒类中增量空间最大的”。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在调整深化以及全新的酒水消费环境中,国产葡萄酒也开展相应措施应对市场竞争。例如中信尼雅主要通过直播电商的方式销售产品,从业绩表现来看,这种方式较为凑效。又例如葡萄酒龙头张裕,为激活市场消费活力,该公司曾推出长尾猫等适合年轻人的新品,还在组织架构上也做出一定的调整,针对品牌事业部进行了整合。

业界分析认为,随着新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消费场景变化,国产葡萄酒拓展的机会转向了广大消费人群,并以“家庭消费”“聚会消费”“自饮消费”等作为“基本盘”,其中,“独酌”“微醺”这一系列满足情绪价值的消费形式,或能助力国产葡萄酒从调整走向复苏。

整体而言,今年上半年酒业半年报披露后,深度调整是行业共同面临的状况,那些对于细分的酒类行业,今年上半年它们有哪些具体表现?又存在哪些方面的困境和难题?南都湾财社-酒水新消费指数课题组记者将就行业进行详细报道。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贝贝

来源:Thefainteset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