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萧条到次贷危机,美国金融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1-11 17:13 1

摘要:2007年,主做次级贷的新世纪金融公司流动性危机爆发,随后各种金融衍生品引发连锁反应,致使美国金融系统遭受重创。美国财政部虽打破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下场接管关键金融机构,但仍无法挽回市场信心。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酿成了08次贷危机金融海啸。而若追根溯源,这场

2007年,主做次级贷的新世纪金融公司流动性危机爆发,随后各种金融衍生品引发连锁反应,致使美国金融系统遭受重创。美国财政部虽打破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下场接管关键金融机构,但仍无法挽回市场信心。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酿成了08次贷危机金融海啸。而若追根溯源,这场危机竟与100年前的大萧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让时任美国总统胡佛的承诺沦为笑柄。1933年,罗斯福上台,推出 “3R 新政”,其中对金融系统的管制与改造至关重要。大萧条的主因之一是疯狂投机,为遏制此现象,罗斯福采取限制流动性的措施,减少银行货币投放。然而,这一举措却导致银行资金紧张,美国家庭难以获得足够贷款购房或偿还房贷,房屋断供情况频发。

为解决这一问题,1938年,罗斯福政府成立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即房利美的前身。其运作模式并非直接向居民放贷,而是通过向国内外投资者出售证券、债券募集资金,用于购买贷款机构和公开市场上的抵押贷款资产,为房贷机构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模式既未增加政府负担,又能调整信用流动,帮助银行获得资金,还让民众得以享受30年期稳定利率贷款,更易购房或保住住房,可谓一举多得。

最初,房利美仅被授权购买联邦住宅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类似国有融资平台,为中产阶级买房提供帮助,是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的一部分。1954年,房利美重组为混合所有权企业,联邦政府持有优先股,私人投资者可购买普通股。1968年,房利美被拆分,一部分成立政府国家抵押贷款协会(吉利美),主要为公务员和军人购房提供支持;另一部分商业化的房利美则转变为私人控股公司,联邦政府不再提供资金支持,这一转变虽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特性,被认为能提高效率、避免政府风险,但也为日后危机埋下伏笔。

1970年,美国政府批准房利美购买传统债券,包括无政府机构担保的债券和贷款,旨在提高其运营效率,增加市场资金供应。同年,为防止垄断,又创立了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与房利美并称 “两房”。此时,刘易斯・拉涅利提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金融创新 ——MBS(房贷抵押支持证券)。

MBS源于ABS(资产支持证券)的概念,即把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交给SPV进行打包、评估、分层增信和信用评级后,再卖给投资者。由于房贷具备稳定现金流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资产证券化。刘易斯向所罗门兄弟投资银行董事会提议,将房贷资产进行证券化,创建房贷抵押支持证券。他认为房贷预期现金流稳定、安全优质,在当时,有房贷的人大多为自住且会按时还款,MBS的设想相对安全。董事会最终采纳了他的提议。

起初,MBS的生意规模不大,因为美联储利率长期处于低位,市场资金充裕,银行和放贷者不愿出售房贷资产。但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呈现虚假繁荣,通胀率高企。1979年,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开启加息进程,大幅提高利率,虽遏制了通货膨胀,却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众多银行亏损。

为解决银行资金问题,又避免释放新流动性加剧通胀,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税收豁免法案,鼓励储蓄银行出售贷款资产。银行纷纷将贷款资产包卖给刘易斯团队进行MBS打包出售。这一举措使银行资金流动性大大提高,周转率上升,可回笼资金进行多次放贷,且将贷款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如养老金账户等,因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且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房贷不会断供,所以愿意购买MBS。

随着MBS市场的发展,银行在无需承担贷款风险且放贷越多越挣钱的情况下,开始疯狂放贷。市场上还款能力强的优质客户逐渐减少,贷款人资质不断变差,MBS质量随之下降。当违约率超过MBS早期设定的5%临界点时,产品开始损失本金。

面对投资者对MBS风险的质疑,刘易斯团队没有深入分析问题,而是采取在资产池中添加其他资产包的方式,试图摊薄风险、增加收益,由此催生了CDO(担保债务凭证)。CDO资产更为复杂,不仅包含房贷,还有各种不同债券,甚至出现将CDO打包进CDO的情况,使得风险变得极为复杂。金融产品在二级市场交易时存在追涨杀跌的特性,CDO比MBS更容易引发市场踩踏,一旦其中任何资产价格下跌,都可能导致整个CDO价格崩盘。

小布什时期,出于国内稳定和军事费用买单等考虑,大力推高房价。为照顾在推高房价政策中受损的无房者,推出 “美国梦首付款法案”,向中低收入者提供首付款资助,并要求房利美和房地美向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倾斜。这一政策实则是为了在优质客户贷款需求渐少的情况下,将目标转向中低收入者,继续推动房价上涨。于是,专门向低收入、少数族群、受教育水平低的家庭和个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次级贷款)应运而生,这些次级借款人信用评分在620分以下,贷款利率比普通贷款高2% - 3%。

2003年,美国经济复苏良好,但从2004年6月开始,美国为防止通货膨胀,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回笼资金。然而,此时一边在向次级用户大量放贷,一边在市场抽水,房地产市场泡沫迅速膨胀。2001年到2007年,美国房价涨幅超过过去30年。但这种泡沫式繁荣难以持久,一场金融风暴正在悄然逼近,而关于这场吹泡泡大赛最后的疯狂以及泡沫破裂的具体过程,还需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

文本来源@荷包兔时间的视频内容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