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的经历原本很励志,却因为几句话,引发了关于“个人追求”和“职业责任”该如何平衡的大讨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她的经历原本很励志,却因为几句话,引发了关于“个人追求”和“职业责任”该如何平衡的大讨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们将时间拉回到8月31日,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即将结束,而在队伍的前方,是一位名为张水华的选手。
其实,在马拉松圈里,张水华并不是一个新人,她早就凭实力跑到国内顶尖水平,更是拿过多次全国比赛的冠军。
此次比赛亦是如此,当她冲出红线后,计时也随即定格,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再次拿下国内女子组冠军。
但在马拉松选手的身份之外,她还有另一个标签——护士,正是因为如此,她也被誉为“最快的女护士”。
原来,自2012年护理专业毕业后,张水华就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做护士,任务多、节奏快。
2020年疫情爆发时,她主动站了出来,成为福建第一批支援湖北的158名医护人员之一,这段经历让很多人敬佩,她的责任心和担当的确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但真正让她被推到舆论中心的,就是这次比赛后的采访,本来这是属于荣誉的时刻,但她面对采访时却引发了热议。
在采访中,她表示护士的工作真的很累,平时根本没多少机会训练,能参加比赛已经很难得,更敏感的是,她还提到了医院管理的问题,她说领导批假很慢,对她的比赛支持不够。
还直接重复了领导的一句话:“跑马拉松是你的个人爱好,你要参加,就得自己找同事换班。同事同意了你才能走,否则就不行。”
这番话一播出,马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觉得她说出了很多普通职场人的心声:工作忙、制度死板,个人发展常常被压住。
也有人认为,医院领导的做法没错,护士的本职工作是照顾病人,比赛只是她的兴趣爱好,医院没有义务为此开绿灯。
于是,原本一个努力追梦、兼顾工作的正面故事,变成了一场争论:制度是不是太僵硬?她是不是要求太多?
光环背后的代价很多人一开始都挺同情她,毕竟,工作和兴趣难以兼顾,这事放谁身上都挺真实,可没过多久,当地卫健委回应说“这是医院内部的人事安排”。
紧接着,又有自称是同院护士的人站出来说话,事情才开始反转,大家发现远比她说的复杂,原来,她并不是没有得到支持,相反,她的护士长早早就帮她调过班,让她能抽空去比赛。
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她甚至连续休过四个周末,对护士来说,这种待遇非常少见,因为一般能休上两个周末就算是“特殊照顾”了。
但她能休息,就意味着别人要顶上,她去比赛,空出来的班次只能由同事们硬扛,有的人连续上夜班,一班就是12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还有人因为疲劳,在医院走廊里差点晕倒,医院和普通单位不一样,护士少一个,病人的安全都有可能受影响。
大家心里明白,个人兴趣再大,也不能把负担甩给同事,更让人议论的是,她的参赛频率太高。
2023年三四个月,她就参加了10场马拉松,到今年,她几乎每个月都能在不同城市出现,要么全马,要么半马。
每一次参赛,都得请假或调班,次数多了,同事们心里自然有意见:大家都是普通护士,为什么总要替她值班?
而且,随着舆论的扩大,网友们发现,她跑步并非是单纯的爱好,其个人账号签有MCN机构,甚至她本人还和知名运动品牌361度合作。
有了赞助,这说明她已经把马拉松当成副业,甚至带有商业性质,可与此同时,她的本职工作还在医院,工资照领,福利照享。
问题是,她商业活动带来的“隐形成本”,却让同事们来买单——他们不得不为她的缺席增加额外加班。
所以,舆论很快就转了风向,越来越多的人质疑:她是不是在借“护士”身份吸引关注和资源,却把真正辛苦付出的同事抛在一边?
一边享受着跑步带来的商业红利,一边继续拿着护士工资,这样的“双重收益”,真的公平吗?
在这件事的发酵过程中,官方媒体也表了态,点名批评她做得不妥。
主要有两点:第一,不该把内部矛盾拿到公众面前;第二,更不该利用大家的同情心,去逼单位让步。
结果问题没解决,反而让科室领导和曾经照顾过她的同事心凉了,不少网友也慢慢冷静下来。
大家发现,领导那句“爱好需自行协调”其实很正常,在任何团队协作的岗位上,个人兴趣都要自己安排,这是普遍的规矩。
她之所以引起争议,是因为明明已经得到不少支持,却在镜头前说得好像没人理解自己,这让人觉得有点“卖惨”和“道德绑架”。
在职场里,如果只顾着自己的想法,不考虑别人付出的辛苦,还想通过舆论来争取特殊照顾,就会让人觉得情商不够,也显得对团队不尊重。
如今,她关掉了社交媒体评论区,选择沉默,但讨论并没有因此停止,甚至361度也已经宣布和她取消了合作。
回头看,她的努力确实令人敬佩,她对马拉松的热爱本来就是个励志故事,可问题是,她没能处理好“个人成就”和“职业责任”的关系。
当爱好逐渐变成副业,当赛场背后有了商业和名利,她就必须意识到,这不只是她一个人的事,而是和整个团队绑定在一起。
所以,这次争议不是单纯的个体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缩影,它提醒所有职场人:追梦没错,但别忘了界限;努力值得鼓励,但团队也要顾及。
学会在个人和集体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成年人绕不开的一课。
来源:云舟史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