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斗民族搞出350纳米光刻机,西方技术封锁破大防!"定睛一看,莫斯科时间8月15日,俄工贸部长曼图罗夫在泽列诺格勒举着块晶圆笑得像中了彩票,身后那台两米多高的钢铁巨兽,活脱脱从《切尔诺贝利》片场穿越来的科幻装置。
"战斗民族搞出350纳米光刻机,西方技术封锁破大防!"定睛一看,莫斯科时间8月15日,俄工贸部长曼图罗夫在泽列诺格勒举着块晶圆笑得像中了彩票,身后那台两米多高的钢铁巨兽,活脱脱从《切尔诺贝利》片场穿越来的科幻装置。
知情人士透露,俄科院物理所这
操作堪称魔幻现实主义。他们愣是把医疗CT机的X射线管改造成准分子激光源,用莫斯科地铁淘汰的轨道当防震基座,最绝的是用卢布结算的本地供应链——听说光刻胶是从石油副产品里提纯的,这路子野得连山东蓝翔都得喊声老师傅。
消息刚出,全球科技圈集体表演"川剧变脸"。台积电张忠谋在业绩会上被问及此事,幽幽来了句:"我家猫砂盆里的结块技术都比这先进。"转天却被扒出台积电1999年财报显示,当年他们的主力制程正是350纳米,这波打脸来得比西伯利亚寒流还快。
中国网友的反应更是精彩。知乎热榜瞬间被"350纳米能玩原神吗"屠版,B站科技区up主"极客车间"连夜开直播拆解二十年前的诺基亚手机,弹幕里飞过成片的"毛熊这波在第五层"。最秀的是深圳华强北商户,当天就上架"战斗民族同款光刻机贴膜服务",配文:"贴膜精度350纳米,不服来战!"
最急眼的还得数西方媒体。《华尔街日报》头版标题阴阳怪气:"俄罗斯用19世纪技术解决21世纪难题",评论区却翻车严重,伦敦网友怼道:"先看看大本钟维修超支20倍再说话吧!"更绝的是印度网友,在推特发起#我们也要光刻机挑战#,三哥拿恒河沙摆出微电路图案,点赞秒破十万+。
不过业内人士看得明白,俄罗斯这招实属"饿出来的创造力"。他们军用芯片需求八成集中在90-350纳米区间,与其跪着求人,不如站着造个"够用版"。就像伏特加老饕说的:"62度能醉人,非要整个96度生命之水干啥?"这道理放在半导体领域,妥妥的生存智慧。
抖音上有位在莫斯科留学的东北老铁拍段子:"去超市买瓶格瓦斯工夫,收银大妈都在讨论光刻机良品率。"背景里红场电子市场的摊主们,把二手显卡价格牌改成了"350纳米情怀价"。这场景让人想起二十年前中关村柜哥忽悠小白装机的黄金年代。
深扒技术细节更有意思。俄科院透露他们用上了"冰刻技术",零下50度作业能减少热胀冷缩误差。好家伙,这分明是把西伯利亚寒冬变成了天然实验室!难怪网友调侃:"建议下代光刻机直接放奥伊米亚康,那里-71.2℃的天气自带冷却buff。"
现在闹得欢,产业链问题才是真关卡。就像做菜,光有锅不行,还得有食材。俄罗斯现在能造光刻机,但配套的光刻胶、晶圆材料还得找中国进货。沈阳化工学院的李教授在直播里说:"他们从大庆买的石油焦,够造三个月的蚀刻液。"这话说的,跟东北老乡唠囤白菜似的亲切。
夜深人静刷着新闻,突然想起华为任正非那句话:"先进技术设备造不出来,就造落后的,能用就行。"俄罗斯这波350纳米突围,倒像是给全球上了堂魔改课——在生存面前,面子算个啥?就像战斗民族常说的:"熊来了不用跑得比熊快,只要跑得比同伴快就行。"这半导体寒冬里,能自给自足的就是赢家。
放下手机望向窗外,深圳科技园的灯火依旧璀璨。想起二十年前我们连28纳米都要仰望,如今5纳米都能量产。俄罗斯这出"科技突围"大戏,倒让人品出几分熟悉的滋味——那是在至暗时刻也要撕开一道光的倔强,是饿着肚子也要种出面包树的坚持。或许正如莫斯科地铁站里那句老标语:"我们不需要怜悯,只需要时间。"
来源:才高八斗小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