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场面震撼、气势恢宏。威武之师步伐铿锵,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战鹰呼啸掠过苍穹——整场阅兵令人心潮澎湃、自豪动容。
9月3日上午,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
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场面震撼、气势恢宏。威武之师步伐铿锵,铁甲洪流滚滚向前,战鹰呼啸掠过苍穹——整场阅兵令人心潮澎湃、自豪动容。
山东兵员数量多、质量高,有着深厚的爱国拥军传统。这场庄严盛大的仪式中,亦有众多山东儿女的身影……
陆军方队
在九三阅兵现场,陆军方队中,一名年轻的护旗手军姿如松。他以挺拔的身姿、炯炯的目光和精准的动作,接受着祖国与人民的检阅。
图片右侧护旗手为王义飞
这位护旗手名叫王义飞,来自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宝山镇冷家小庄村。他的父亲,作为一名退伍军人,虽未能亲身参与阅兵,但军人的荣誉感和对国家的忠诚早已融入血脉。父亲说:“从得到儿子参加阅兵的消息以后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非常骄傲”。两代人跨越时光长河,以同样的赤诚与热血,在不同战场上履行着对国旗、对祖国的同一份誓言。
图为王义飞父亲给记者展示儿子的英姿飒爽
民兵方队
在此次大阅兵中有一支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她们爱红妆也爱武装,她们既柔情也铿锵。
这个方队是唯一一支全部由女队员组成的方队,也是民兵首次参加以“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该方队队员是从15个省份抽组,覆盖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目前山东已知的参与者既有来自沂蒙老区的徐莹莹、传承铁道游击队红色基因的枣庄姑娘张天琪、泰山科技学院王璐瑶、青岛科技大学李子菡、青岛农业大学的齐李晨、刘容秀、徐月等。
徐莹莹,是一名来自山东沂蒙老区的民兵方队受阅队员。她从小听着“沂蒙红嫂”的故事长大,如今,又成为了“沂蒙红嫂班”的一员。“我们‘沂蒙红嫂班’平时就会在红色史馆里讲解,来到阅兵场能够把发生在沂蒙山的抗战故事讲给队员们听,把《沂蒙山小调》唱给队员们听,我觉得这也是在传承和发扬‘沂蒙精神’。”参阅队员徐莹莹说道。
体现军民鱼水情,概括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信念的生动写照。在抗战时期,沂蒙女民兵们不畏艰苦,以过硬的品格支援着前线抗战。
传承铁道游击队红色基因,这位来自枣庄的00后格外显眼。张天琪出生于2000年,她是本次阅兵民兵方队的一员。她曾是驻港部队仪仗兵,今年大学毕业。2020年退役后,她回到学校完成学业,今年6月从大学毕业,目前是薛城区铁道卫士民兵应急连队员。
两次参加阅兵的王璐瑶是泰山科技学院竞技体育中心的一名营地教练,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服役期间曾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和20余次国家级仪仗司礼任务。于2024年2月入职泰山科技学院,主要负责素质拓展训练、泰山野战训练营课程授课任务以及新生军训工作。
泰山科技学院王璐瑶执行阅兵任务训练期间,右七
李子菡是山东菏泽人,2003年8月出生,共青团员,2022年3月16日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021年9月考入青岛科技大学,2022年9月在校报名参军入伍,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服役期间曾参与升旗、市民活动等多项任务,入伍期间她被评为“四有”优秀士兵,荣获嘉奖一次。2024年9月,她退役复学重返校园,主动加入“火炬手”宣讲团,成为军旅故事的“传声筒”与爱国精神的“播种者”,她将驻港经历、升旗感悟、军营成长融入宣讲内容,走进班级、社团、新生训练营。凭借优异成绩,于2025年2月,她应召参加九三阅兵训练。
当谈到阅兵训练时的场景时,李子菡表示,要用青春的蓬勃朝气,展示着新时代的巾帼风采。
当这群英姿飒爽的女兵们以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昂扬的精神面貌整齐前进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感受到了阅兵场上这群“花木兰”的柔情与豪情。
作为民兵方队队员,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三位学子同样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他们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齐李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刘容秀和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16级毕业生徐月,其中齐李晨还担任民兵方队队员兼教练员。
齐李晨,山东淄博人。2019年9月入伍,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员。服役期间,作为军种分队长,带领女兵方队参加仪仗司礼任务40余场,完成国家重要颁奖授勋任务20余场。曾作为标兵代表,荣登《人民陆军》头版头条。退役复学后,齐李晨担任班级团支书,荣获多项比赛的奖项。
作为仪仗队的一员,齐李晨对自己的要求始终严格如一,为了练好军礼刀入鞘这一动作,她的左手虎口一次次被划破,被血浸染的白手套达100多双,这是她留下的“奋斗印记”。当兵的第五年,齐李晨成为了最年轻的排长,如今,她作为民兵方队队员兼第四排面教练员,双重身份,责任重大。齐李晨常说“我相信,不是有希望才坚持,是坚持才有希望!”在阅兵第一次方队考核中,她带领排面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刘容秀,山东莱芜人。2021年3月入伍,服役于南部战区空军某部,担任卫星值机员,以精准高效的业务能力保障多次重大任务通信畅通。服役期间,刘容秀在“烽芒杯”比武竞赛中表现优异,曾获“优秀学兵”等荣誉称号。2023年3月退伍返校后,积极发挥作用,多次参加征兵宣传活动及军训,担任学校新生教官,获评“优秀学生教官”“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徐月,山东济南人。2020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在校期间多次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受海军退役军人父亲的熏陶,徐月自小便心怀家国情怀,在校期间主动投身志愿服务与“虹书屋支教”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担当。2020年,徐月参军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在军营中锤炼意志、磨砺本领。2023年退伍后,徐月继续追逐学业梦想,成功考入中南民族大学攻读研究生,开启人生新征程。
维和部队方队
继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后,此次大会再次安排执行过维和任务的“蓝盔英雄”参加阅兵。
今年也是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5周年。从1990年开始,中国军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国际维和战场上,35年来,累计超过5万名维和官兵先后赴南苏丹、黎巴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过26项维和任务,中国蓝盔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
在阅兵方队中,“钉子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方队整体节奏、步幅和方向稳定。秦庆新就是这样一名“钉子兵”,也是方队年龄最小的教练员。身兼数职的他,眼神中流露出的是“当兵就要当精兵”的铁一般的信念。
来自聊城的秦庆新所在的部队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亲手缔造且最早对日作战的英雄部队,他们身上脉动着的是英雄的血脉,杨靖宇精神是部队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维和官兵走出国门初心不改的魂之所系。
“作为革命传人,我们要以最昂扬的姿态来告慰先烈,来展示中国军队新时代的风采,我们更要传承好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战的精神,为强军兴军贡献自己的力量。”受阅队员秦庆新说道。
联合军乐团
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一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贯穿阅兵式始终的队伍让人印象深刻。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军乐团,本次为了圆满完成任务,从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其他部队抽组军乐骨干,组成了1300多名官兵组成的联合军乐团。随着奏响雄浑慷慨的乐曲,拉开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序幕。
我们也在直播中,看到了一位熟悉的面孔。
时隔十年之后,高远再次亮相阅兵。这位来自山东省临沂市费县的沂蒙女儿,因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担任军乐团分队指挥而受到广泛关注,被誉为“最美指挥”。十年之后,她以军鼓手的身份再次亮相,依然英姿飒爽。
阅兵场上的山东儿女,以其昂扬的姿态、过硬的作风和奉献的精神,展现了山东人民对国家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他们是山东的骄傲,也是国家的骄傲。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青岛日报、极目新闻、澎湃新闻、费县发布、临沂新闻、青岛农业大学等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