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A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沪指与深成指延续调整态势,而创业板指在新能源与科技权重带动下逆势走强。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下跌,赚钱效应持续降温,成交量环比缩量超5000亿元至2.4万亿元,显示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高低切换特征进一步凸显。
9月3日,A股市场呈现显著分化格局,沪指与深成指延续调整态势,而创业板指在新能源与科技权重带动下逆势走强。全市场超4500只个股下跌,赚钱效应持续降温,成交量环比缩量超5000亿元至2.4万亿元,显示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高低切换特征进一步凸显。
港股市场高开低走,三大指数同步收跌,医药板块逆势走强成为少数亮点,科技股普遍承压拖累市场表现,南向资金延续净流入但力度减弱,市场交投情绪趋于谨慎。
历史经验表明,牛市中的阶段性回撤是行情演进的常态。当前市场调整更多是结构性调仓而非趋势反转,回调恰恰为中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布局优质资产的窗口。投资者应避免因短期波动恐慌抛售,反而可逢低关注高景气赛道中的错杀标的,以耐心应对波动,方能在行情轮动中把握先机。
主要指数表现
A股方面,上证指数低开低走,盘中跌破3800点整数关口,收跌1.16%报3813.56点;深证成指震荡下行,收跌0.65%报12471.99点;创业板指表现相对强势,在新能源与AI硬件权重拉动下收涨0.95%报2899.37点,科创50指数同步下跌1.64%。全市场上涨家数仅823家,下跌家数达4560家,涨停个股41家,跌停23家,市场亏钱效应显著。主力资金净流出479.12亿元,科技硬件与新能源板块获资金逆势布局,而军工、金融等传统板块遭遇集中抛售。
港股市场恒生指数高开后震荡走低,收跌0.60%报25343.43点;恒生科技指数跌0.78%报5683.74点,成分股中仅少数上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跌0.64%报9050.02点。大市成交金额2676.47亿港元,南向资金净买入55.08亿港元,医药生物与黄金板块成为资金主要流入方向,军工与中资券商板块则遭遇大额抛售。
行业热点与驱动逻辑
A股市场呈现"新能唱戏、医药助攻"的结构性行情。光伏逆变器指数大涨5.73%,行业政策支持与全球需求回升形成双重驱动;CPO概念延续强势,Lightcounting预测2026年全球以太网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达189亿美元,行业高景气预期持续强化;储能指数上涨2.31%,政策对新型储能项目的补贴落地推动板块估值修复。游戏板块震荡走强,年内国产游戏版号发放量已达1050个创历史新高,版号常态化释放为行业注入增长动能;贵金属板块受国际金价突破3600美元历史新高刺激,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支撑板块情绪。半导体设备材料板块盘中异动,光刻机概念领涨,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与全球AI需求驱动成为核心逻辑。
港股市场医药生物板块全面爆发,Wind香港医药生物指数上涨2.66%,拟配股筹资获控股股东大额认购的企业受市场关注;互联网医疗龙头表现抢眼,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即将召开,中国创新药企将展示多项临床成果引发市场关注。黄金股集体走强,摩根士丹利上调金价年底目标至3800美元/盎司,央行购金需求与降息预期推动板块估值重塑。
领跌板块与驱动逻辑
A股市场军工板块遭遇重挫,军工信息化指数下跌6.76%,前期涨幅过大引发获利盘集中出逃;证券板块全天低迷,市场交投缩量与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预期降温压制板块情绪;大金融板块集体走弱,银行、保险等权重股拖累指数表现;白酒股冲高回落,消费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白酒需求端的担忧。
港股市场军工股领跌,市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担忧加剧;中资券商指数跌2.99%,市场流动性收紧预期与A股成交额缩量形成双重压制;科技股多数走低,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与供应链调整传闻冲击板块情绪。
投资策略建议
当前市场波动率放大,板块轮动加速,结构性特征显著。短期来看,成交量环比大幅萎缩显示市场谨慎情绪升温,沪指在3800点附近面临技术调整压力,但创业板指逆势走强表明资金仍在积极寻找结构性机会。中期而言,"健康牛"格局未改,市场需要通过板块轮动消化获利盘,行情才能走得更持久。
投资布局上建议采取"攻守兼备、均衡配置"策略:一是关注高景气赛道的轮动机会,新能源产业链(光伏、储能)、AI硬件(光模块、半导体设备)具备长期逻辑支撑,可逢调整布局优质龙头;二是把握防御性配置机会,贵金属板块受国际金价突破历史新高驱动,银行股的高股息属性在市场调整期具备避险价值;三是掘金政策催化方向,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平台成立利好数字基建与数据要素板块,创新药出海加速与国产替代推进为医药生物板块提供长期增长动能。
操作层面需注意规避短期涨幅过大的题材股,重点布局业绩确定性高、估值安全边际充足的优质标的,在板块轮动中把握"高低切换"机会。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