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是后期光合效率偏低,导致空秕率较高。研究表明,杂交水稻除分蘖期外,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和乳熟期的光合效率均低于常规稻。前期光合优势导致分化大穗,而后期光合劣势引起灌浆物质不足,致使空秕粒率比常规稻高。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户种植的水稻空秕粒率较高,导致最终产量低、收益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杂交水稻本身存在的生理弱点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后期光合效率偏低,导致空秕率较高。研究表明,杂交水稻除分蘖期外,幼穗分化期、孕穗期和乳熟期的光合效率均低于常规稻。前期光合优势导致分化大穗,而后期光合劣势引起灌浆物质不足,致使空秕粒率比常规稻高。
二是对温度变幅的适应性较窄,易导致高温或低温危害。目前我国推广的杂交稻,其父本多来自东南亚,对温度反应敏感。杂交水稻的生物学起点温度较常规稻高1~2℃,在日平均温度低于23℃抽穗,空壳率大幅度增加,包颈现象严重,而日均温度高于33℃时抽穗,空壳率也会增加。
三是抗病虫能力较差。目前推广的一些杂交水稻组合,对主要的病虫抗性较差,加上杂交稻枝叶繁茂,叶色浓绿,灌浆结实时间较长,易受病虫危害。杂交稻稀播少插,在相同的虫口密度条件下,其单株承受的虫口数量是常规稻的3~4倍,如防治不及时,病虫危害比常规稻更严重。加之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导致病虫草耐药性增强,防除效果差。
如何提高杂交水稻结实率?目前在生产上常采用的措施是:
1、品种选择
不同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存在显著差异,选择高结实率的品种是提高结实率的首要步骤。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适宜的、高结实率的品种。
2、合理密植
适龄少插,合理密植。目前推广的杂交水稻,其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属中等,秧龄弹性小。适龄插秧可防止秧苗老化,充分发挥分蘖优势,实现高产。杂交稻穗大粒多,分蘖能力强,分蘖成穗所占的比例大,插植密度较常规稻稀,基本苗比常规稻少。但是应在保正,定基本苗的基础上,实行小蔸匀植,争取一定的穗数,使穗、粒、重三者协调发展。
3、科学管水
一般插后深水护苗,分蘖期坚持浅水勤灌,分蘖末期适时晒田,但不宜重晒,以轻晒长露为宜后期短期保水,一般采用干湿灌溉,成熟期断水不宜过早,防止早衰,增加粒重。水稻在结实期对水分敏感,需充足但不过量的水分。但深灌水会导致根系呼吸受阻,影响结实率并可能引发脱肥现象增加空秕粒,降低产量。建议采取浅灌水策略,即保持浅水层,既能确保水分供给,又不影响根系健康。如日灌深水、夜排降温,以减轻不利气候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4、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增加磷、钾肥,前期以促为主,中期适当控制,后期补施穂粒肥,粒肥能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与根系活力,从而增加出穗后的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的效果。尤其在中后期为了及时弥补根部吸收养分的不足,可进行喷施优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可提高结实率。
5、病虫害防治
抓好水稻抽穗结实期病虫害防治,能正常灌浆结实,空秕粒大量减少,从而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增产增收。抽穗以后注意纹枯病、稻瘟病、穗颈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来源:惜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