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高校老师想写教学反思日记,可要么觉得没时间,要么对着空白文档不知道写啥,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其实新手不用追求长篇大论,选对模板很重要。这 3 个简单模板,每天花 5-10 分钟就能填完,试过的老师都说容易坚持。
不少高校老师想写教学反思日记,可要么觉得没时间,要么对着空白文档不知道写啥,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了。其实新手不用追求长篇大论,选对模板很重要。这 3 个简单模板,每天花 5-10 分钟就能填完,试过的老师都说容易坚持。
这个模板主打一个 “极简”,不用动脑组织语言,上完课花 3 分钟就能写完。第一句写 “今天课堂上发生了啥”,比如 “上午第三节《市场营销学》,讲到定价策略时,学生突然争论起某品牌涨价的案例,比平时讨论热烈 3 倍”;第二句写 “当时怎么应对的”,比如 “没打断争论,顺势让两组各说理由,最后用理论总结了 3 个关键点”;第三句写 “下次可以咋改进”,比如 “以后提前准备 2 个争议性案例,放在理论讲完后当讨论题”。
某年轻老师用这个模板记了一学期,期末整理时发现了规律:只要课堂有学生主动提问的环节,参与度就高。后来她每节课特意留 5 分钟 “自由提问”,学生到课率都提升了。这种流水账式的记录,看似简单,却能帮老师捕捉到课堂里的小细节,时间长了自然能找到改进方向。
要是课堂上出了岔子,比如学生走神、知识点没讲透,用这个模板梳理特别管用。先列 “出现的问题”,越具体越好,别写 “学生不认真”,而是 “后半节课有 12 个学生低头刷手机,集中在后排”;再分析 “可能的原因”,比如 “当时讲的案例太旧,是 5 年前的,学生没兴趣”“连续讲了 40 分钟没互动,学生疲劳了”;最后写 “下次的解决办法”,比如 “换成去年的热点案例”“每 20 分钟插入一个小讨论”。
有位计算机老师用这个模板解决了 “学生跟不上操作步骤” 的问题。他发现问题原因是 “自己演示时步骤跳得太快”,于是在办法里写 “把操作拆成 5 个小步骤,每步结束让学生举手示意再往下走”,试了两次后,学生实操错误率降了一半。这种清单式记录,像给课堂问题开药方,针对性强,改起来也明确。
不是所有反思都要盯着不足,学生的精彩发言、课堂上的意外收获也值得记。这个模板分两栏,左边记 “学生说的金句”,比如 “上《社会学》时,有学生说‘现在的朋友圈也是一种社会分层’”;右边写 “给我的启发”,比如 “下次可以围绕‘社交媒体与社会关系’设计一个小组作业”。
某文学老师用这个模板积累了不少教学灵感。有次学生在课堂上聊到 “短视频里的诗句改编”,她记下来后,专门加了一节 “传统文学的现代传播” 讨论课,学生反响特别好,还被学校评为 “优质公开课”。记录这些亮点,既能让老师看到教学中的闪光点,也能慢慢找到和学生共鸣的话题,让课堂越来越有活力。
其实写教学反思日记,关键不是形式多规范,而是能帮自己理清思路。新手老师可以从最简单的 “3 句话流水账” 开始,熟练后再根据需要换模板。每天花几分钟,把课堂里的碎片想法记下来,一学期后回头看,不仅教学能力在悄悄进步,还能攒下不少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来源:兰哥的论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