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护士请3次假就能拿60万奖金,你会羡慕还是骂她?”——这条热搜把福州护士张水华推上风口浪尖,也把“请假去比赛”变成了全民焦虑的职场难题。
“如果护士请3次假就能拿60万奖金,你会羡慕还是骂她?”——这条热搜把福州护士张水华推上风口浪尖,也把“请假去比赛”变成了全民焦虑的职场难题。
卫健委一句“调休由医院内部决定”,听起来像打太极,其实点破了真相:制度没给特殊通道,个人却想硬闯。
网友扒出张水华三个月跑了四场全马,签了361°,MCN分成比例高达七成。
换句话说,她请假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把医院排班当成了灵活用工。
同事替她顶班到深夜,她却用“领导不批”四个字把矛盾甩给镜头,情商确实不高。
但换个角度,医院排班系统本身就像老旧发动机,多一个人请假就全线卡顿。
国内三甲医院护士日均步数2.5万,夜班连轴转是常态,调休全靠“人情互换”。
张水华错在没提前做“人情预算”——比如把奖金零头拿出来请奶茶、替同事顶个周末班,矛盾不会炸得这么难看。
更尴尬的是,运动品牌签约运动员时,合同里常有一条“需保持曝光度”,否则扣奖金。
这意味着她请假不全是为了“个人爱好”,而是履行商业义务。
医院没收到品牌合作报备,自然按旷工处理。
两边信息差,把一件本可协商的小事,升级成了“精致利己”的道德审判。
真正该被看见的,是医疗系统对“斜杠青年”的失语。
医生下班开滴滴、护士周末跑马拉松,早已不是新闻,但排班表依旧默认“你是24小时待命螺丝钉”。
国外医院设“运动假”“科研假”,国内多数单位连育儿假都要层层审批。
制度不更新,个人再怎么高情商,也只能在夹缝里左右为难。
所以,别急着骂张水华“精致利己”,也别急着站队医院“管理死板”。
下次遇到同事请假去比赛,不妨先问一句:“需要我帮你顶几小时?”——毕竟,职场不是马拉松,没人想独自跑完全程。
来源:清闲的画板4aqA9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