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土“雪王”到全球茶饮标杆:蜜雪冰城做对了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7:20 1

摘要:近年来,中国品牌正以极快的速度,加速改写全球商业版图,大到汽车芯片,小到衣食住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大批优质企业高歌猛进,取得了傲人的业绩,而蜜雪冰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近年来,中国品牌正以极快的速度,加速改写全球商业版图,大到汽车芯片,小到衣食住行。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一大批优质企业高歌猛进,取得了傲人的业绩,而蜜雪冰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2025年蜜雪集团中期数据显示,其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全球门店超5.3万家。蜜雪冰城早已超过星巴克,居于全球现制饮品第一,其市值更是突破千亿,成为餐饮品牌的标杆案例。

从郑州的一家街头小店,到“全球现制饮品行业第一”,蜜雪冰城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在保持如此大的体量下,还取得了44.1%的利润增长率,它是如何做到的?接下来,观察君带你拆解蜜雪冰城这个茶饮大王背后的商业逻辑。

本土+海外双引擎,开辟增量新亮点

对于一家秉持薄利多销的茶饮品牌,要维持利润高增长极其不易——在“高质平价”的核心策略下,既要维持规模化发展,又要通过提升产业链效率实现成本可控。

根据2025年蜜雪集团上半年财报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营业收入为148.75亿元,销售成本为101.68亿元,毛利为47.06亿元,毛利率约为31.65%;但凭借极低的客单价(国内均价6-8元)和规模效应,实现净利率18.3%(远超行业平均10%-12%)。如此低的毛利率却贡献了如此高的利润率,这主要得益于蜜雪冰城的全球化供应链、门店标准化运营,以及规模效应。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新茶饮供应链报告》,新茶饮品牌原材料,如水果、茶叶、乳制品等,从产地到门店的流通,通常经过产地农户/合作社→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区域供应商→品牌方至少3-5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平均加价10%-20%(含物流、仓储、利润),导致终端采购成本较产地源头价高出30%-50%。

蜜雪冰城跳过了传统茶饮供应链中的多级经销商、批发商等中间角色,通过“源头直采”模式深度绑定农户,终端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30%,构建了其他茶饮企业难以复制的供应链成本优势。

实际上,蜜雪冰城早在2012年就开始自建中央工厂,布局供应链。蜜雪冰城提供给加盟商的饮品食材超过60%为自产(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高),其中核心饮品食材为100%自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显示,蜜雪冰城的采购网络覆盖全球6大洲、38个国家,五大工厂+仓储物流体系将损耗率降至3.2%,远低于行业5%-8%的平均水平,完善的供应链带来显著的成本优势。

门店标准化是控制成本的关键。通过标准化运营流程、简化产品结构、数字化管理系统等策略,蜜雪冰城实现了远低于同行的运营成本。根据蜜雪冰城2024年运营报告,标准化流程使新员工培训时间缩短至3-5天,较行业平均7-10天缩短近一半,降低了培训成本;而窄门餐眼数据统计,蜜雪冰城门店的平均库存周转率为12-15天,优于行业平均15-20天的水平,减少了库存积压和资金占用。标准化运营带来高效的人力、库存管理,直接作用于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得益于加盟门店网络持续扩张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大规模采购带来更高的议价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蜜雪冰城凭借大规模采购,原材料采购成本较同行业独立品牌平均低20%-30%。随着门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因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其成本还会不断降低。

除了继续深耕本土市场,蜜雪冰城的另一个增长引擎在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成功开拓新市场,在哈萨克斯坦开设了首家门店,这也是其向中亚地区拓展的第一站。在中国品牌集中出海的大趋势下,蜜雪冰城立足中国,逐渐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扩张。截至2025年6月30日,其海外门店数量为4733家。贝恩联合报告指出,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现制茶饮市场份额达19%,在茶饮品类位居第一。

除此之外,蜜雪冰城积极拓宽市场,入局新赛道,将奶茶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幸运咖这个新锐品牌上。尽管幸运咖入局相对较晚,但基于蜜雪冰城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以及高质平价的本土化运营策略,其增速迅猛。

截至7月,幸运咖全国签约门店数超7000家,2025年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幸运咖通过下沉化的市场策略,迅速抢占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占据重要份额,成为“小镇青年”的咖啡首选。

它延续蜜雪冰城一贯以来的高质平价策略,通过蜜雪冰城的供应链优势,将咖啡豆、牛奶等原材料成本压至行业最低(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其成本比独立咖啡品牌低20%-30%)。5元美式、6元拿铁、8元生椰拿铁,幸运咖真正将咖啡的价格打到了老百姓都喝得起的水平,也因此成为下沉市场的“咖啡国民品牌”。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咖啡渗透率约30%-40%,但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仅10%-15%。幸运咖正在快速扩张,成为下沉市场咖啡消费的启蒙者。幸运咖的成功不只是蜜雪冰城成功商业模式的印证,更为蜜雪冰城打开新的增长曲线——蜜雪冰城下一个千亿级的增长点,正在悄然诞生。

国内茶饮内卷困境,蜜雪冰城的破局之道

蜜雪冰城虽然保持着飞速增长,但在国内新茶饮市场增长放缓、下沉市场竞争白热化以及存量博弈加剧的大趋势下,其发展仍需应对多重市场考验。

全球供应链持续布局、深耕国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及开拓新赛道等一系列全面布局,无疑给蜜雪冰城带来了巨大领先优势,但随着品牌不断扩张,边际效应的递减也会越发明显。想要进一步延续优势,蜜雪冰城是如何破局的?观察君认为,以下几个动作值得关注:

一是通过智能化创新找出路。2024年10月起,蜜雪冰城稳步推进智能出液机,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设备已覆盖超5600家门店。智能出液机具有精准控温、定量出杯和智能联网等功能,可显著提升做餐效率,同时减少人工操作误差,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化,达到人工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平衡。

二是通过标准化、体系化的运营管理方式,提升门店运营能力,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东南亚消费者调研(Nielsen)显示,蜜雪冰城因“价格亲民(78%受访者提及)”和“出餐速度快(65%)”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茶饮品牌。

在线上运营上,蜜雪冰城持续创新,通过“目标场景匹配高效产品”的思路,推出大单策略——通过团餐拼单拉升单店日均营业额15%-20%,线上订单占比达42%,为蜜雪冰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三是持续在品牌IP线下创新方面发力。蜜雪冰城持续强化雪王IP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并以此为桥梁,向消费者传递“甜蜜与爱”的品牌价值观。除了开展雪王巡游、主题展览等线下活动外,蜜雪冰城还推出《雪王驾到》《雪王之奇幻沙州》等动画,加深与消费者的互动。

今年初,蜜雪冰城在郑州打造总部旗舰店,该店集品牌展示、消费体验与文化传播为一体,迅速成为区域消费新地标。五一期间,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客流量超过24万人,丰富的门店特色饮品及雪王IP文创产品广受欢迎。

旗舰店业态的成功推出,在增进蜜雪冰城与消费者的互动同时,也为后续门店升级提供示范样板。例如,今年7月,蜜雪冰城淄博旗舰店正式开业,该店试营业三天营业额达 11 万元,正式开业当天营业额达 20 万元,其中周边单日营业额达 15 万元。

应对内卷困局,蜜雪冰城从门店运营等更深层次的角度入手,通过多维度创新找到突破口,同时也积极扩展海外渠道,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三大策略解决出海难题,蜜雪冰城成长还远未到上限

随着国内制造业大规模出海,中国餐饮行业携手共进,迎来巨大增长。而东南亚因文化相近、年轻消费群体集中且消费水平适配,成为理想出海目的地。蜜雪冰城借着东风,借势出海,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观察君认为,其成功主要可归结为三点:

首先,是总成本领先策略。所谓总成本领先策略,是要求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获取竞争优势。这是蜜雪冰城的杀手锏——通过供应链、运营、宣传等全方位的成本领先,构建了“低价不低利”的闭环。

毕马威中国《2024年餐饮业出海白皮书》指出,东南亚现制茶饮均价普遍高于14元人民币;波士顿咨询(BCG)分析报告指出,蜜雪冰城从原料采购(全球比价)到门店运营(单杯饮品原料成本仅2-3元),实现综合成本比同行低25%-30%。而蜜雪冰城通过低价策略在当地形成降维打击——在越南、印尼等地,其冰淇淋蛋筒售价约3元人民币,奶茶和果汁饮料价格区间在6-9元人民币,价格优势明显。

其次,是雪王IP的本土化运营。在越南,雪王“入乡随俗”——它摘下王冠,换上了越南人熟悉的斗笠,红白身影在街头一亮相,就被孩子们追着跑;魔性的品牌主题曲被译成越语,“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旋律混着摩托车的引擎声,成了街角最洗脑的背景音。蜜雪冰城成功将“雪王”IP带到海外,通过“雪王”本土化形象落地,与区域特色饮品相结合,实现文化与口味的双适配,展现了IP的“钞能力”。

最后,是深入本土化结合“全球标准+区域定制”的产品策略、文化符号的本土化改造,例如在印尼,因当地人偏爱甜食,蜜雪冰城针对口味进行调整,推出更甜美的饮品,从而契合当地人的口味偏好,蜜雪冰城在下沉市场和海外扩张中精准适配本土消费习惯,通过私域运营、社会化活动深度融入当地文化。产品+文化+流量结合,引发化学反应。

观察君认为,蜜雪冰城的成功不只局限在生产制造能力、供应链管理等“外功”的修炼,更聚焦于商业系统与文化底蕴等“软实力”的提升——软硬结合,构成了蜜雪冰城的护城河。

蜜雪冰城的高速增长还能延续吗?答案是肯定的。欧睿国际数据指出,中国现制饮品在居民日均总水分摄入量中的占比为1.6%,而发达市场则在10%以上——这反映中国现制饮品消费频次和单次饮用量仍相对较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如中东、拉美)也存在类似情况,海外茶饮市场还亟待挖掘。

而蜜雪冰城的潜力也不止于此。据艾媒咨询预测,2028年全球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蜜雪冰城在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虽处于领先地位,但当前市占率不足1%,增长潜力巨大。

蜜雪冰城经营的产品均为国民度极高的高频刚需品,实则是“卖水的生意”——将水、糖、茶等重组,做成极致标准化的国民单品,类比可口可乐在全球饮料市场20%-25%的市场份额,蜜雪冰城的增长还远未走到尽头。

在消费分级与全球化的双重趋势下,蜜雪冰城凭借“低价不低质、下沉不低端”的差异化策略,正在改写全球现制饮品行业的规则。它的故事,远不止于5.3万家门店——未来,蜜雪冰城能否成为“茶饮界的可口可乐”?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十年。

来源:ipo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