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巡演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拉开帷幕。此次上海共有九个作品入围群星奖决赛,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六个种类,巡演将通过七场惠民演出、七个作品同台展示,让这些扎根生活的群众文艺精品走进市民百姓,也为即
9月3日,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巡演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东剧场拉开帷幕。此次上海共有九个作品入围群星奖决赛,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六个种类,巡演将通过七场惠民演出、七个作品同台展示,让这些扎根生活的群众文艺精品走进市民百姓,也为即将于九、十月在川渝地区举行的“群星奖”全国决赛蓄力。
此次上海入围的群星奖作品均深植地域土壤,以“小切口”折射“大时代”,以“小作品”承载“大情怀”。比如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词作者施丽明受一则“三江源上海士兵思乡”的纪实报道启发,携手市群艺馆音乐创作与指导孙彬彬和导演栾岚,共同打造了一段“家庭与士兵的双空间对话”,通过一首上海童谣牵出两地思念,成为“小作品见大情怀”的生动注脚。
戏剧类作品擅长在“小事”里挖深度,《假币真情》借“沪剧的韵”让海派市井的柔软与善意被看见,《无障“爱”》采用阿卡贝拉无伴奏形式,尽展上海残障人士的才华与心声。
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在沪展演。主办方供图
曲艺类作品用传统的式紧盯时代热点,比如锣鼓书《房东来了》讲述了上海退休阿姨与三位离乡打拼的视频主播租客间的故事,作者兼演员沈玉琴从自身经历中取材,在表演上又将故事性和戏剧性相结合,让传统锣鼓书与现代文化巧妙交融。苏州弹词开篇《心声》是一部由嘉定区望新小学的孩子们参演的作品,真实道出了孩子们“双休比平日忙”“回家作业像小山”等心里话,唤起了大家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和反思。这两个节目都是用最传统的文化样式讲述着当代热点问题,引人深思。
此外,舞蹈类作品中,广场舞《一起跳舞吧》融合爵士、流行舞与本土文化,展现当代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工作生活片段;而群舞《古井趣事》则将一幅西郊农民画变成一个动态、丰富而独具地方特色的舞蹈,展现了这个地区的旧时记忆。
主办方表示,上海的群星奖入围作品不仅是上海地域文化的“活样本”,更是群众文艺“以小见大”的生动实践。接下来,这些经过巡演打磨的精品力作将代表上海征战全国群星奖决赛,以真诚的情感与精湛的艺术,向全国观众讲述上海故事、传递上海温度。
头图为第二十届群星奖决赛上海地区入围作品在沪展演。主办方供图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