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光燧丨当家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21:31 1

摘要:农家肥都是自然肥料,不需要专门生产。农家每天烧煮三餐,柴草烧成草灰。草灰不是垃圾,是灰肥。农家户户有灰堆塘,一年时间灰堆塘满了,秋播种麦,挑下田撒布。农家也多养鸡鸭羊,鸡鸭羊粪也扫进灰堆塘。农家不会户户养牛,牛粪多,灰堆塘是单独的。集体生产时,牛粪不计价,其他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这句农谚是说肥料的重要,就像人需要粮食一样,庄稼需要肥料。这句农谚是谁说的?是农民,农民看重肥料看重的是农家肥。

农家肥都是自然肥料,不需要专门生产。农家每天烧煮三餐,柴草烧成草灰。草灰不是垃圾,是灰肥。农家户户有灰堆塘,一年时间灰堆塘满了,秋播种麦,挑下田撒布。农家也多养鸡鸭羊,鸡鸭羊粪也扫进灰堆塘。农家不会户户养牛,牛粪多,灰堆塘是单独的。集体生产时,牛粪不计价,其他灰粪是论担计价,每担五分钱到一角左右。农家户户有粪池,粪池也兼作猪圈。人畜粪是农家肥的主要肥料,粪价也比灰粪价高许多,一般每担不超过五角钱。我的小舅舅在奔茶当教师时,通过他的关系,我们生产队去学校买回了满满一大水泥船的人粪。这人粪的肥效特好,因此也就显得很宝贵,也算是开后门吧!

农家肥还有一类是积取野外的自然肥料,习惯的说法叫“积肥”。田边、岸边有杂草,把杂草割来,投进泥潭里沤制。把河中的水草绞上来,堆在一起用烂泥封盖。这叫积绿肥。故乡积绿肥的历史不长,大概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业学大寨时期,八十年代分田包干到户之后,就没有人再积绿肥了。积取野外自然肥料,还有一种常见农活是“罱河泥”。罱河泥不是从农业集体化生产开始的,历史应该很长,几百年、上千年前可能就有。河泥是下雨后田岸土壤冲击下河,再与河中水草淤积起来的。河泥里。不仅有丰富氮磷钾肥效,还能改良田中土壤。罱河泥工具简单,一条小船,加一副罱网。罱网成三角形,网底三尺左右,网扎扣在两根竹篙上。一条船,一个人,就可以罱泥了。小船舱中河泥满了,就靠河岸,用一种竹柄加木制大瓢舀泥甩上河岸泥堆,若干天后就有或男或女的农民锄泥挑担分散到田中了。挑泥的都是青壮年男人,罱泥的同时还偶尔有鱼虾进入网中。这是意外的收获。有一件事让我记忆深刻,极为感动。饥荒最后一年的秋天,农村推行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我刚从农业中学毕业,当上了生产队会计。生产队很穷,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生产队需要买纸记账,需要买煤油点灯开会。就是这几个罱泥人,把罱泥意外收获的鱼虾,聚集起来卖钱,钱无偿地交给了集体。这是过去从未有过的。那时一般人都能如此自觉,真难得啊!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现在还靠农家肥当家吗?不靠,靠化肥。按故乡人过去的习惯,应该叫化肥为“洋肥”。故乡人不这么叫,最早叫化肥为“肥田粉”,现在都叫化肥了。化肥的使用开始于上世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已基本上完全替代了农家肥。故乡老人告诉我,除了少有人粪作日常食用蔬菜的肥料外,其他的都不再有农家肥了。农家用起了煤气,没有了灰肥。农家人不养猪,不养鸡,没有了猪鸡粪肥。农家不积绿肥,不罱河泥,没有了积肥。河里的淤泥二三十年,故乡的老人说有三四尺深了。化肥的使用太方便,也太能促进庄稼生长,也让土地有大量的重金属积聚,食用的粮果蔬菜已就不安全了。是继续使用方便,又能快速促长不安全的化肥?还是恢复出大苦力,又不能快速促长但很安全的农家肥?道理并不难懂,但享受了方便的人们,谁还愿过当年的苦日子?

来源:江海医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