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老三”要变老五,洋河股份2024年业绩缺口大,增长短板凸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3-27 22:28 1

摘要:近日,洋河股份(SZ:002304)举行战略产品升级发布会,发布了第七代海之蓝和洋河高线光瓶酒。洋河股份总裁钟雨表示,将锚定把第七代海之蓝打造成“国民白酒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稳步向着150亿元、200亿元大单品的发展空间迈进。

撰稿|何威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洋河股份(SZ:002304)举行战略产品升级发布会,发布了第七代海之蓝和洋河高线光瓶酒。洋河股份总裁钟雨表示,将锚定把第七代海之蓝打造成“国民白酒第一品牌”的战略目标,稳步向着150亿元、200亿元大单品的发展空间迈进。

据贝多财经了解,海之蓝是洋河股份的入门级产品,受众主要是普通老百姓,即钟雨所指的国民。相比之下,蓝色经典系列中的天之蓝和梦之蓝等的档次则相对高一些,尤其是梦之蓝作为高端产品线的代表。

其中,海之蓝系列产品年销量突破一亿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此次发布会,洋河股份还发布了另一产品——洋河高线光瓶酒。据介绍,该产品定位于“名酒的品质、光瓶的便利、亲民的价格”,力求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新选择。

动作不断,洋河股份能翻盘吗?

一、业绩大幅下滑

根据公开信息,洋河股份的产品分为梦之蓝、苏酒、天之蓝、珍宝坊、海之蓝、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按照洋河股份的规划,该公司按出厂的价位区间标准将自身的产品分为中高档酒和普通酒。

其中,中高档酒指出厂价≥100元/500ml的产品,主要代表有梦之蓝(手工班、M9、M6+、水晶梦)、苏酒、天之蓝、珍宝坊(帝坊、圣坊)、海之蓝等;普通酒指出厂价<100元/500ml的产品,主要代表有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

过去数年,洋河股份曾是“优等生”的代表,自十年前首次超越泸州老窖(SZ:000568),开始长期占据白酒行业第三的位置,排在前面的分别为贵州茅台(SH:600519)、五粮液(SZ:000858),其他白酒企业争抢第四、第五。

但在2024年,洋河股份的“白酒老三”的地位则被其他白酒企业夺走了,超越其地位的不是泸州老窖,而是山西汾酒(SH:600809)。不仅如此,洋河股份的业绩还在2024年第三季度出现了大幅“跳水”。

数据显示,洋河股份2024年第三季度的收入约为46.41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84.10亿元下降44.82%,近乎“腰斩”;归归净利润约为6.31亿元,同比骤降73.03%;扣非后净利润4.5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81.41%,已然“膝斩”。

与此同时,洋河股份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利润同样双双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约为275.16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302.83亿元下滑9.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5.92%至85.79亿元,扣非后净利润同比下降17.39%至83.97亿元。

贝多财经了解到,洋河股份2024年上半年的收入约为228.76亿元,同比增长4.58%,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79.47亿元和79.41亿元,分别实现1.08%和2.96%的增长。即便维持了增长,但增速已然大幅放缓。

拉长时间来看,洋河股份2019年至2023年度的营收分别约为231.26亿元、211.01亿元、253.5亿元、301.05亿元和331.26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3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8.76%、20.14%、18.76%和10.04%。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洋河股份的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73.86亿元、74.85亿元、75.13亿元、93.89亿元和100.21亿元,并在2023年度首次突破了100亿元关口。

结合洋河股份披露的财务数据可知,2024年的业绩增长略显乏力,尤其是第三季度上演“倒车”。如若洋河股份想要扭转2024年前三季度的颓势,则需要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收入不低于人民币56亿元。

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曾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强调,白酒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存量竞争、结构增长、品牌集中”等趋势将持续凸显,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洋河股份主动降速转型,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健康发展。

二、四季度难言高增长

就单季度的表现而言,洋河股份可谓是有增有减。

作为对比,洋河股份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四季度的营收分别约为36.22亿元和28.43亿元(注:洋河股份2022年全年营收301.05亿元,前三季度为264.83亿元;2023年全年营收331.26亿元,前三季度为302.83亿元)。

按季度划分,洋河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约为130.26亿元、58.82亿元和75.75亿元,2023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约为150.46亿元、68.27亿元和84.10亿元。

以此来看,一季度是洋河股份的销量高峰,而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则平分秋色,第四季度则是妥妥的低谷,其他白酒企业亦是如此。事实上,白酒销售与中国传统节假日密切相关,一季度有着春节的加成,因而表现较好。

今年春节,亦是如此。据新京报2025年2月7日报道,据各酒企、电商平台等发布的白酒消费数据显示,蛇年春节呈现白酒动销升温、中高端价格带热销、宴席白酒消费回补明显以及线上异地订单占比高等多个特征。

报道指出,蛇年春节期间,五粮液、洋河股份、古井贡酒、郎酒等酒企组团亮相春晚,提升品牌曝光度的同时,也有助于产品动销。其中,元旦、春节期间,五粮液新零售渠道动销较2024年同期增长24.54%。

贝多财经发现,仅就四季度而言,洋河股份2023年第四季度的收入约为28.43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约7.79亿元。与此同时,洋河股份在2023年第四季度还录得净亏损约1.8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约为-3.22亿元,罕见出现亏损。

这意味着,洋河股份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中年危机”,增长神话破灭。就2024年前三季度而言,山西汾酒的营收增长至313.57亿元,比洋河股份多38亿元。相比之下,泸州老窖2024年前三季度的营收约为243亿元,亦在缩小与洋河股份的差距。

三、“白酒老三”变“老五”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老窖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约为115.93亿元,成为了继贵州茅台、五粮液之后,净利润规模第三的白酒企业。相比之下,山西汾酒2024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约为113.50亿元,亦远高于变成第五的洋河股份。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洋河股份与白酒企业“前三甲”的差距越来越大,在从第一梯队中滑落明显。不过,洋河股份董事长张联东曾在2023年业绩说明会上称,洋河股份主动降速转型,是为了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加健康发展。

但即便如此,洋河股份仍在2023年报中称,“力争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0%”。事实上,该公司曾在2022年报提到“2023年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最终,洋河股份2023年的营收增长率仅约为10%。

对于预计增速下调,张联东表示,这主要是当前白酒行业处在深度调整阶段,洋河股份适应自身节奏主动降速调整。但张联东也称,公司同样“有目标,有野心”,在为股东创造最大价值方面,公司义不容辞。

若洋河股份2024年的营收同比增长5%-10%,按年计算的结果约为347.83亿元至364.39亿元。这意味着,洋河股份2024年第四季度的营收需要不低于72亿元,方能达成这一业绩目标。

即便202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和2023年同期持平(28.43亿元),洋河股份仍有超过40亿元的“缺口”。 换句话说,达成2024年的业绩目标对于洋河股份已不可能。

三、大手笔分红,何以支撑?

抛开增长不谈,洋河股份亦在大手笔分红。2025年1月,洋河股份披露《2024年度中期权益分派实施公告》。根据公告,洋河股份向全体股东合计派发现金红利35.1亿元(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3.3元)。

另在2024年6月,洋河股份实施了2023年度分配方案。其中,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6.60元,合计70.2亿元。而接连实施大额分红,或是洋河股份的无奈之举。2023年1月,洋河股份的股价曾触及190.66元/股(复权前)的高位。

早前的2021年1月,洋河股份的股价还曾一度上涨至258.86元/股。与之对应的是有投资者针对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频频发问。张联东则表示,二级市场股价涨跌受诸多因素影响,现阶段公司估值在行业中处于相对低水平,公司管理层会把精力集中到业务上。

截至2025年3月27日,洋河股份的股价报收77.32元/股,较52周(一年内)的最高值105.85元/股累计下跌26.95%。按收盘价计算,洋河股份的市值约为1165亿元,同样排在山西汾酒(2655亿元)、泸州老窖(1974亿元)之后,暂列白酒第五。

贝多财经了解到,洋河股份还在2025年1月15日召开的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2024年度~2026年度现金分红回报规划》议案。根据议案,该公司每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归属净利润70%,且不低于70亿元(含税)。

而对于营收、利润下滑的洋河股份来说,何以保障每年不低于70亿元的分红呢?此外,对于“苏酒老二”今世缘(SH:603369)在江苏省内市场的竞争,洋河股份也显得有些后劲乏力。

此前,张联东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称,“很多人跟我说,洋河一定要发展好江苏省内市场,因为大家都认为洋河的品牌和禀赋很好,如果江苏省内市场都做不好,我们内部就要反思。目前,公司内部已经在做一些研究和调整。”

洋河股份方面还表示,2024年,公司将聚焦江苏省内和长三角市场,进一步回归大本营市场,从组织体系、经销商体系和终端,解决利润透明化问题。

来源:贝多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