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何鸣元走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实验学校,与六年级新生面对面交流。这也是普陀区教育局和普陀区科协联合推出的“院士专家进校园”首讲活动。
9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何鸣元走进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实验学校,与六年级新生面对面交流。这也是普陀区教育局和普陀区科协联合推出的“院士专家进校园”首讲活动。
院士专家进校园、奥运冠军当副校长……新学年,全市共新开中小学校34所(含新增学段)。一批家门口的公办新学校,带着“名校基因”,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初高中共享校园】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实验学校迎来了首批六年级新生。“在参加科技夏令营和入学教育的过程中,我收获了惊喜与震撼。”六年级学生孙禹桐说,老师带大家体验了神奇的科学世界——在生物化学实验室里见识微观的奥秘,在科技讲坛上聆听关于人工智能的精彩介绍,激发小伙伴们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华二普陀实验学校迎来首批新生。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和普陀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实验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校区共享校园,致力于打造一个没有界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小就能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
初高中共享校园,让首届预备班学生的身边就是高中的学长学姐们,优秀榜样就在眼前,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N个“百分百”五育融合育人模式也将下沉到初中,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每个进入华二普陀实验学校的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经历从选题、研究到成果展示的完整体验,并完成一个自己的小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何鸣元获颁特聘导师聘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华二普陀实验学校全面对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校区的优质资源,在高校导师的引领下,为学生播撒探索科学的种子,培育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普陀实验学校校长周彬说,办面向学生未来的学校,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拥抱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将教育中人的智能与人工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就学生们更好的未来。
【大师、名师领衔培养】
新学期,徐汇区有8所“家门口好学校”以崭新的形象迎接新生,其中有的以高起点规划建设新校园,有的引入新品牌。
上海市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是徐汇区唯一一所以“科技”命名的完中。学校与位育中学主校区仅一河之隔,校园以“六合方院”式布局搭配立体学习街巷,构建高效、丰富且富有启迪性的学习中心。学校推行初高中贯通培养,通过一体化课程无缝衔接,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空间。两校实现“课程共享、场地互通、资源联动”深度资源共享,并由位育中学特级校长王亦群同时担任位育附属徐汇科技实验中学校长。学校开设“AI+”系列课程,学生们不仅能使用位育中学的芯片体验中心、科创中心、AI天文馆、智慧图书馆等先进设施,还可在新建校园的STEM工坊、具身智能实验室、数字地理课堂等创新空间学习。
“空间即课程”的理念在全新亮相的园南中学罗城校区落地生根。新校区由总校一体化管理,聚焦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通过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新标杆。
上海宋庆龄学校附属徐汇实验小学也迎来首批一年级新生。学校由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白玉兰奖获得者等领衔,创新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奥运冠军吴敏霞、指挥家汤沐海、人文博物专家杨志刚、农业专家蔡友铭等各领域顶尖专家担任“五育副校长”,打造“大师育幼苗”培养模式。
上海宋庆龄学校附属徐汇实验小学
上海宋庆龄学校附属徐汇实验小学内景。
该校由上海宋庆龄学校实施一体化管理。校园打破传统教室边界,构建了50余个灵活多元的学习空间,包括STEAM实验室、人工智能中心、非遗工坊、图书馆、健康中心等,力求打造传统与未来交融的儿童成长空间。学校尤为注重人工智能教育,通过项目化学习推动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025学年全市新开的34所(含新增学段)中小学校,新增近13000个学位,增量主要集中在五个新城等人口导入区域。松江区共有3所新学校迎来新生,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分校、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松江实验学校、松江二中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区洞泾外国语实验学校、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松江小昆山平原分校搬入新校址。
青浦区绿舟学校
在青浦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上海市青浦区绿舟学校、公办小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青浦实验小学等一批新学校也投入使用。
栏目主编:徐瑞哲 图片来源:受访对象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