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前狠抓这3个能力,孩子开学后成绩优异,妈妈少操心,老师都夸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6:37 1

摘要:另一位妈妈立刻接话:“我表姐家孩子就是零基础入学,如今三年级了,每天写作业到十点,老师总说‘注意力差、读题慢’,后悔得直拍大腿!”

大家好,我是梓宸爸爸~

妈妈群炸锅了,都在讨论幼小衔接到底要不要做。

有位妈妈吐槽:“我家娃大班,如今天天在家疯玩,幼儿园也不教写字,上小学会不会跟不上?”

另一位妈妈立刻接话:“我表姐家孩子就是零基础入学,如今三年级了,每天写作业到十点,老师总说‘注意力差、读题慢’,后悔得直拍大腿!”

这让我想起邻居家的姑娘,邻居女儿心怡上小学时,家长觉得"快乐教育"最重要,没教认字也没练专注力

结果开学不到一个月,老师就找家长谈话:“孩子上课像坐不住的猴子,写个作业能玩半小时铅笔,题目读三遍还看不懂!”

心怡妈妈白天上班,晚上辅导作业到崩溃,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报补习班,可孩子已经养成了“一听课就走神”的坏习惯,成绩始终在中下游徘徊。

你看,幼小衔接不是"提前学知识",而是"提前养能力"。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楼盖得再高也会塌。

教育专家指出:小学低年级是“能力定型期”,孩子80%的学习问题(注意力差、读题慢、写作业拖拉)都源于幼小衔接阶段的能力缺失。

但很多家长只盯着“认多少字”“会不会算数”,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三大底层能力——专注力、识字力、阅读力

下面,我就把这三年陪娃“打地基”的经验全盘托出,手把手教你如何培养这三大能力,让孩子开学后直接“开挂”!

上次带娃去公园,碰到一位退休小学老师,她说了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今孩子最缺的不是知识,是‘坐得住’的本事。我教了30年书,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未必多聪明,但上课眼睛一定发亮。”

专注力,就是孩子课堂的“收音机”——收得准,才能学得进。

我表姐家儿子小宇就是个典型例子。刚上一年级时,他上课总抠橡皮、转铅笔,老师讲“5+3=8”,他能写成“5+3=6”。

表姐急得报了专注力训练班,结果三个月后,小宇像换了个人: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本上的“√”越来越多,期末还拿了“进步之星”。

怎么练?分享4个亲测有效的家庭训练法

“听数字,找目标”(训练听觉专注)
家长报一串数字(比如“3 7 2 9 5 8”),让孩子找出其中“3”出现了几次。数字越长、语速越快,训练强度越高。我家娃如今能听20位数字找目标,上课再也不会漏听老师的话。

“复述句子”(训练听觉记忆)
家长说一句长话(比如“小猫在客厅的棕色沙发上认真地洗爪子”),让孩子完整复述。句子从短到长,逐步增加信息量。这个方法能帮孩子记住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写作业再也不用喊“妈妈,老师刚才说什么了?”

“听数速算”(训练思维敏捷)
家长报数串(比如“8 5 2 9”),让孩子快速挑出相加得10的数对(8和2)。这个训练能让孩子边听边思考,养成“课堂跟着老师转”的好习惯。

“颜色干扰游戏”(训练抗干扰能力)
准备一张写满颜色字的纸(比如“红、蓝、绿、黄”),但字本身用其他颜色写(比如“红”字用蓝色写)。让孩子只读字的颜色,不读字的内容。这个游戏能帮孩子“屏蔽干扰”,写作业时再也不容易被窗外的小鸟、桌上的玩具带跑偏。

如果家长没时间设计游戏,可以直接用《专注力训练》这套书。

它包含22种进阶题型、1040个训练方格,从听觉到视觉、从简单到复杂,带孩子一步步提升专注力。

我家娃用了三个月,老师反馈“上课眼睛发亮,像装了小雷达”。

如果你家孩子专注力差,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教,请把这套训练书送给孩子,每天训练几分钟,孩子的改变一定看得见。

有次参加家长会,班主任说了句大实话:“一年级语文课,每节课要认10个左右生字。如果孩子零基础入学,相当于每节课都在‘追火车’——刚记住‘大’字,下一节课又学‘天’,根本跟不上节奏。”

识字,不是“填鸭式”背字卡,而是“生活化”的兴趣培养

我同事家女儿朵朵,上小学前没刻意认字,但妈妈每天带她读绘本、逛超市认标签、看路牌猜字。结果朵朵一年级时,识字量超过800,能自己读题目、写日记,老师夸她“像个小大人”。

怎么教?避开这2个坑,用对这1个工具

❌ 坑1:用字卡机械记忆(孩子这次记,下次忘,还讨厌认字)
❌ 坑2:只教“字”,不教“词”(孩子知道“大”,但不懂“大人”“大树”,读题还是懵)

✅ 工具推荐:《学前识字翻翻书》

这套书是“立体机关书”,1600个高频字藏在生活场景里(比如超市、公园、家里),孩子翻一翻、摸一摸,就能在玩中学。

更妙的是,它把字和场景结合——比如“门”字藏在“开门”的机关里,“车”字藏在“停车场”的图画里,孩子一看就懂,还能组词造句。

我家娃用这套书三个月,识字量从100飙到500,如今读题目不用我帮忙,写作业效率翻了一倍!

如果你家孩子识字量少,可以带孩子玩玩这套识字翻翻书,培养孩子识字兴趣,学习高频字,提升识字量,为以后的自主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教育界有个共识:“三年级是分水岭,阅读力强的孩子会‘起飞’,阅读力弱的孩子会‘掉队’。”

为什么?因为三年级后,题目变长、作文要写300字、数学应用题需要“读懂题意”。

如果孩子阅读力差,就像“看不懂地图的旅行者”——再聪明,也找不到方向。

阅读力,不是“读得多”,而是“读得懂、会思考”

我表姐家儿子小昊,上小学前读了200本绘本,但都是“看图不看字”。结果二年级做阅读题,他连“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都答不出来。

后来表姐调整方法,带他读《快乐读书吧》系列,现在小昊不仅能总结文章中心,还能自己写小作文。

这套书是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必读书目”,分年级配套(一年级读童谣,二年级读童话)。

每本都带《阅读指导手册》,教孩子“怎么总结段落”“怎么找中心思想”。

我家娃如今读三年级,阅读题几乎不扣分,老师说“他的答案像小老师,有逻辑有想法”。

想提升孩子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

最近总听到家长说:“如今孩子太累了,就不能让他快乐长大吗?”

我想说:真正的快乐,不是“放任”,而是“有能力应对挑战后的成就感”

就像学骑自行车——刚开始要扶着车把练平衡(培养能力),等孩子能自己骑稳了(能力养成),他才会享受风从耳边吹过的快乐(学习成就感)。

上小学前狠抓这3个能力,不是为了“赢在起跑线”,而是为了让孩子:

上课时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不焦虑;

读题目时能自己理解,不依赖家长;

写作业时能专注完成,不拖拉到深夜;

考试时能发挥真实水平,不因"粗心"丢分。

愿每个孩子,都能带着“专注的眼睛”、“识字的头脑”和“爱阅读的心”,自信地走进小学的大门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持有家庭指导师、高级绘本阅读指导师和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专注家庭教育和儿童心理健康,每天分享现代化科学育儿知识和经验。

来源:峻浩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