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6:45 1

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各界人士肃立献花,告慰英雄;广东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千人同声高唱《游击队歌》,歌声激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推出抗战历史特展,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各界人士肃立献花,告慰英雄;广东河源客家文化公园,千人同声高唱《游击队歌》,歌声激昂;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推出抗战历史特展,重现这座英雄城市的烽火岁月;东北的黑土地上,人们再次追忆杨靖宇将军宁死不屈、胃中仅存草根树皮的壮烈往事。

我们以如此庄严之心追忆、以如此虔敬之情缅怀,是因为脚下这片辽阔土地,每一寸山河都承载着先烈的热血和奋战,每一声风吟都回荡着中国人民不屈的呐喊和抗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在漫长的14年抗战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总兵力60%以上,最高峰时达到94%,让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彻底破产,更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妄图称霸世界的阴谋野心。

一寸山河一寸血。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人,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按当时汇率计算超过6000亿美元。

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巨大牺牲,也铭记着无数英勇个体的壮烈篇章。湖南桑植的吊脚楼前,一盏不灭的“马灯”映照着“最小红军”向轩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14岁奔赴抗日前线的传奇人生;东北乌斯浑河的汹涌波涛中,永远回荡着“八女投江”的悲壮绝唱;江苏淮阴“刘老庄连”全连82名官兵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上千日军殊死搏斗12小时,全部壮烈牺牲;河北涞源,少年英雄王禾(“王二小”原型),为保护乡亲将敌人引入埋伏,年仅13岁就倒在了敌人的刺刀之下;贵州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广场,“岂曰无名 山河为证——党的隐蔽战线与抗日战争主题展”静静诉说着那些潜伏于敌营、以生命为代价铸就胜利之路却连姓名都未曾留下的忠诚身影。正是这些无数英勇个体的牺牲与奉献,共同熔铸成我们民族血泪与信仰交织的集体记忆,成为浸透在这片土地血脉之中、永远激励后人的英雄壮歌。

在这片血染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代人,没有忘,也不能忘,更不会忘。历史的接力棒在时光中传递,从战火中走来的前辈,将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种播撒在中华大地。如今的我们,以各种方式接过这束光。网络作家吴志超在新作《丰碑》中,让当代青年刘晓兵踏上寻访抗联英雄遗踪的旅程,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重塑抗战记忆的当下意义。云南红河州博物馆的抗战歌曲特展上,许多年轻人驻足展柜前,通过手机扫码聆听《松花江上》,悲怆的旋律里,有人眼泛泪光,有人轻声跟唱……从孩童到青年,从老人到壮年,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铭记历史。因为我们深知,唯有牢牢记住这片土地上的苦难与抗争,才能守住民族的根与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们铭记历史,更是因为我们深知和平的珍贵与发展的重要。如今,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既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奠基。就是要从那段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民族复兴的动力;就是要让子孙后代永远明白,和平来之不易,发展任重道远;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中华民族在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贡献中国力量。

从北国雪原到江南水乡,从西部山川到东海之滨,伟大抗战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永续传承。八十载岁月流逝,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山河未曾忘记,人民始终铭记。历史照亮前路,精神铸就丰碑。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华民族正以坚定的步伐,从纪念中汲取力量,在传承中开创未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