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三国达成一致!历史性一幕在中国发生,美日最担心的发生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6:10 3

摘要:中蒙俄三国不仅同意将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更是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建设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9月2日,中国领导人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七次三国元首会晤给出了明确答案

中蒙俄三国不仅同意将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更是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建设每年能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项目。

更为重要的是,中蒙俄三国还在歪曲二战历史真相方面达成了一致共识

在上合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明确提出要共同维护正确的二战史观,抵制篡改历史真相的行为

这一共识不是临时决定,而是三国基于长期合作和共同关切的战略选择,毕竟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亚洲主战场,承受了日本侵略的巨大损失;苏联在欧洲战场的卫国战争付出数千万军民伤亡。

蒙古虽然未直接参战,但通过提供物资和战略支持,为反法西斯胜利作出贡献,所以三国在历史问题上的相似经历,使它们在维护二战真相上有共同立场

毕竟近年来,日本通过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方式,淡化侵略历史,甚至将二战描述为“解放亚洲”的行动。

而美国也在冷战背景下,出于对抗苏联的需要,默许甚至支持日本的重建,放松对其战争责任的追究,这种策略使日本迅速恢复经济,同时保留了历史修正主义的空间。

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投入大量资金,通过国际公关和文化输出,重塑二战形象,一些海外学术机构在日本资助下,出版淡化侵略责任的书籍;影视作品也将日本塑造成受害者形象。

美国虽未直接改写历史,但通过强调自身在二战中的作用,弱化中苏的贡献,例如,诺曼底登陆常被宣传为二战转折点,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国的持久抗战较少被提及,这种叙事选择旨在维护美日主导的国际秩序。

而中蒙俄的共识,直接就挑战了美日的历史叙事,毕竟三国强调的二战真相,包括日本对亚洲的侵略、苏联在欧洲的牺牲以及中国抗战的贡献,与美日的立场形成对立

日本担心,历史真相的传播可能削弱其国际形象,影响在亚洲的地缘政治地位,而美国则是担忧,三国的联合行动可能推动多极化秩序,重塑全球历史话语权,为此美日还通过外交渠道,试图将中蒙俄的共识描述为“挑起历史争端”,以削弱其影响力。

但反观中蒙俄三国,通过学术研究、档案公开和国际合作,还原二战历史的真实面貌,这不仅是对历史正义的坚持,也是对当前国际秩序失衡的回应,同时声明还强调,三国将推动国际社会共同抵制历史修正主义,维护战后秩序的合法性。

除此之外,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之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4年9月,中国领导人首次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

随后在2015年7月和2016年6月,三国政府先后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联邦、蒙古国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开启了走廊建设的历史进程。

如今十年过去,中蒙双边贸易额从2013年的6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86.2亿美元,中国始终保持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而中俄贸易额,更是从2016年的69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448亿美元,年均增速达17.0%,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甚至在此次会晤中,俄罗斯还和中国签署了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将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这一项目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战略价值,毕竟天然气价格将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

同时,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还同意将“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的年输送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并将“远东”管道的年输送量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特别是三国秉持平等、互利、共赢原则,将地缘毗邻优势和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建设和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而这种合作模式,也为全球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新华丝路2025年09月03日关于合力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 推动区域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中国一带一路网2025年09月03日关于中蒙俄经贸合作提质升级 经济走廊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报道

来源:柯静a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