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者逐渐增多,医生提醒:50岁后,尽量改掉几个坏习惯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6:13 2

摘要:清晨的广场上,熟悉的身影慢慢变少了,偶尔还能听到有人感慨:现在怎么越来越多人忘事,连老朋友的名字都记不住?

清晨的广场上,熟悉的身影慢慢变少了,偶尔还能听到有人感慨:现在怎么越来越多人忘事,连老朋友的名字都记不住?

其实,阿尔茨海默病这四个字,早已不是陌生名词,反而成了许多家庭挥之不去的担忧。

五十岁以后,大脑就像一台用久了的老电视,若不好好保养,屏幕可能会越来越模糊。

阿尔茨海默病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很多人总以为那是很遥远的事情,可近些年,不少社区、家庭都遇到过“说话重复、忘东忘西”的老人。

不是所有记忆力减退都是阿尔茨海默病,但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坏习惯,确实会让大脑越来越“不灵光”。很多时候,真正影响大脑健康的,不是意外,而是日积月累的点滴。

不知你是否发现,身边那些年纪大却依然思路清晰的老人,往往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懂得避开生活里的“健康陷阱”。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老了还能记得住亲人的模样、生活的趣事,50岁之后一定要警惕这些生活习惯。

熬夜刷手机,大脑“垃圾堆积”

现代人离不开手机,晚上总想着刷会儿短视频、看看新闻再睡。可是,夜深人静时,正是大脑修复和整理记忆的重要时刻。

长期熬夜,会让大脑的“清理工作”被打乱,垃圾堆积,影响神经元的交流。睡眠就像给大脑的“清洁工”,没有好睡眠,大脑迟早“堵车”。

有些人觉得,熬夜没什么大不了,反正明天还能补觉。其实,熬夜的损伤是积累的,补觉很难完全弥补。五十岁以后,身体自愈能力下降,大脑更难承受长期疲劳的压力。

生活里的每一次熬夜,都是在透支大脑的活力。与其一晚上刷手机,不如早点休息,让大脑有足够的“清扫时间”。

高油高盐饮食,血管“悄悄堵塞”

家常菜里那一勺油、一把盐,总让人觉得有味道,吃得香。可你知道吗?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不光让血管日渐“油腻”,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

大脑最怕的就是“断粮”,一旦血流不畅,记忆力自然下滑。比起满桌子的肥肉和腊肠,一碗清淡的蔬菜汤,反而更能滋养大脑。

有调查发现,长期高盐饮食的人,罹患脑卒中和认知障碍的风险明显升高。

盐和油用多了,血压、血脂升高,脑血管变窄,大脑供血像“水管生锈”一样,越来越不给力。

清淡饮食不是苦行僧,而是给未来的自己留条退路。

久坐少动,大脑“变懒”

退休以后,不少人觉得“终于可以歇歇了”。沙发、电视、麻将桌成了生活的主角。久坐不动,其实是大脑萎缩的“温床”。身体不运动,脑部血流也跟着减少,神经细胞的活跃度自然下降。

科学研究表明,规律的身体活动能显著延缓大脑的老化。哪怕只是每天散步半小时、跳跳广场舞,都能让脑细胞保持活力。大脑像老式的钟表,越用越灵光,越闲置越容易“生锈”。

别让“懒”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哪怕只是多走几步,也能让大脑更清醒。

情绪消极,大脑“关上窗”

生活难免有烦心事,有人遇到小事就闷闷不乐;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长期压抑、焦虑,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思维越来越消极,记忆力也跟着下滑。

乐观的心态能让大脑保持“通风”,思路更清晰。大脑需要阳光,情绪的温度决定了思维的活跃度。

偶尔的情绪波动没关系,但不要让负面情绪长期盘踞心头。

和朋友聊聊天,参加点兴趣活动,都是给大脑“开窗通风”的好办法。

远离社交,大脑“缺乏刺激”

有些人退休后喜欢宅在家,不愿意和人打交道。孤独和社交隔离会让大脑缺乏新鲜刺激,神经网络逐渐变得松散。大脑就像一间老屋,越热闹越明亮,越冷清越容易“发霉”。

哪怕只是每天和邻居打个招呼、和家人聊聊天,都会让大脑保持活力。

社交互动是大脑的“健身操”,不要让孤独成为脑健康的绊脚石。

迷信补品,忽视科学

市面上各种“补脑”、“健脑”产品花样百出,广告里说得天花乱坠。可权威研究证实,没有哪种补品能真正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相反,过量摄入保健品反而可能加重身体负担。

与其把希望寄托在补品上,不如把重心放在科学的作息和饮食上。

理性消费,科学养生,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忽视慢性病管理,牵连大脑健康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这些慢性病,五十岁后几乎是“家常便饭”。如果放任不管,慢性病会悄悄损伤脑血管、影响脑细胞功能。有研究表明,慢性病与认知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定期体检、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运动,都是保护大脑的“保险单”。

慢性病不是小事,管理好慢性病,就是为大脑减轻负担。

脑力活动减少,大脑“用进废退”

有些人退休后觉得“脑子也该歇歇”,日常只是简单重复生活。

其实,大脑和肌肉一样,越用越灵活。学新知识、读书写字、下棋做手工,哪怕只是每天记记日记,都是给大脑“加油”。爱动脑的人,记忆力往往更持久。

不要让大脑“退休”,哪怕每天学点新东西,也能让思维常新。

忽略听力问题,大脑“信息断层”

上了年纪听力下降很常见。有人觉得“能听个大概就行”,却不知听力不好其实会让大脑接收信息变少。长期听不清楚,会加快记忆力衰退。

及时配戴助听器、改善听力,让大脑的信息通道畅通无阻。

大脑需要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持活力。

用脑过度,压力山大,大脑“疲惫不堪”

有些人一退休就拼命参加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几乎不给自己喘息的机会。大脑和身体一样,需要劳逸结合。过度用脑会让神经元疲劳,反而适得其反。

每天留一点时间放松,哪怕静静地发会儿呆,也是大脑自我修复的良方。

生活的节奏,不必一味追赶,给大脑留点余地,健康才会长久。

每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都是未来大脑健康的“积蓄”。阿尔茨海默病并非不可防,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从现在开始,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记忆,需要每天的呵护和坚持。

五十岁以后,主动改掉坏习惯,是留给自己和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别让遗憾在回忆里生根发芽,让清晰的记忆陪你走得更远。

大脑的健康,就藏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只要你愿意改变,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明亮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神经科学学会.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05):421-429.
[2]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防控[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3,31(03):225-229.

来源:健康科普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