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稿靠 ChatGPT,配音靠 AI 声音,视频靠全自动剪辑,封面图靠 Midjourney 或国内文生图工具。有的创作者一天能产十篇文章,几十条短视频——不吃不喝不睡的“机器劳工”在背后默默冲锋。
这两年,自媒体圈最热的秘密武器是什么?答案不用猜:AI!
写稿靠 ChatGPT,配音靠 AI 声音,视频靠全自动剪辑,封面图靠 Midjourney 或国内文生图工具。
有的创作者一天能产十篇文章,几十条短视频——不吃不喝不睡的“机器劳工”在背后默默冲锋。
爽吗?当然爽!
但问题也来了:观众越来越难分辨真伪。
于是,国家出手了。2025年9月1日起,最硬的一记铁拳砸下去:
所有 AI 生成的图文、音视频都必须显式+隐式打标。
这次新标准(GB 45438—2025)有多严格?
文本:文章开头或结尾必须写“AI生成”,不能偷偷夹带。:边角要有“人工智能生成合成”的明显字样,字体不能小于画面边的 5%。音频:播报中加提示,还要求用“短长 短短”的摩斯码声音(代表 AI)。视频:画面角落必须亮“AI生成”,不能低于画面 5%,播放两秒以上。隐式水印:就算你抹掉角标,文件里也会嵌入“指纹式元数据”,哪台工具生成、谁传播,一查就知道。别想假装“自己写的”,机器刻下的烙印一辈子都在文件里。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AI自媒体没有活路了。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恰恰相反。
第一,规则让行业“正名”。
以前用 AI 总像半夜偷菜,怕查;现在呢?明规矩出来,你光明正大用,想多少产多少,合规就行。
第二,走捷径的被筛走了。
全靠 AI 一键洗稿、批量生产的内容,马上失去竞争优势。因为人人都能看出它是“AI批量货”。
这时候,恰恰是真正有观点、有风格的创作者被凸显出来。
第三,观众要的不是“真假”,而是“真心”。
读者其实不排斥 AI,他们排斥的是“假装自己原创”。你大大方方告诉他们——
这段文案是 AI 给的灵感,但背后结构和观点是我整理的。
这张图是 AI 打底,但最后修饰和风格是我亲手调的。
这样的坦诚,反而能拉近关系。
所以,新规不只是限制,更是一次行业“洗牌”——淘掉空心的,留下有灵魂的。
想象一下,两年后:
平台首页充斥大量“带标签”的 AI 内容,但读者早就习惯。真正火起来的账号,靠的不是“机器速度”,而是“人类温度”。有人继续追逐捷径,抱怨AI标识限制;有人则拥抱它,把AI当伙伴,效率提升10倍,人味价值更突出。未来的关键词不是“掩盖”,而是“透明”。
透明,才有安全;透明,才有信任;透明,才有可持续。
机器可以生成信息,但只有人类能传递心跳。
标识不是枷锁,而是护身符。
新规逼你裸奔,恰恰证明你能靠“真实的人”脱颖而出。
2025年,AI不再是秘密兵器,而是上场的正规选手。
问题不是“还能不能用 AI”,而是怎么用 AI,让自己的内容更有生命力。
自媒体的未来,不是跟机器拼速度,而是跟自己拼思想。
你怕透明?还是真心想做?
答案,就在这场大考里。
来源:AI观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