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摄影中,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元素可以定义一个人的个性:视角、距离和色彩。我觉得摄影师如何定义这些以及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处理这些是定义独一无二的照片的秘诀之一。
滨田英明
在摄影中,我认为有三个主要元素可以定义一个人的个性:视角、距离和色彩。我觉得摄影师如何定义这些以及他们如何始终如一地处理这些是定义独一无二的照片的秘诀之一。
我之前在《超越主观与客观的凝、和它所造成的距离》一文中,曾经谈过对“距离”这一概念的思考。在这个项目中,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虚构的、匿名的“鬼魂”,通过从这个角度拍摄自己,我试图将照片本身转移到“你”看到的世界,而不是“我”看到的世界。有一天,当我试图给一个孩子拍照时,我在孩子的身体里看到了自己的转世。
拍摄对象时,在决定角度和构图时,“这是谁的视角?”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为什么要用低角度,为什么前景中有物体,为什么要从高处俯瞰……如果我们思考一下作为拿着相机的人做我们自己意味着什么,那么在面对拍摄对象时意识到我们是自己不是很正常吗?这将通过相机在我和别人之间,或者我和世界之间建立一种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无法忽视这样一个事实:用相机(不是活生生的人眼)观察某物的行为是不自然的和人为的。
例如,当您比日常快照更进一步并开始拍摄戏剧之类的“预设场景”时,思考相机从谁的视角拍摄就变得更加重要。奇怪的是,大家在看电影和戏剧(以及它们的照片)时,都接受了并不存在的人类的荒谬性,用摄像机和镜头等机器拍摄任意行动的虚构,好像这只是正常现象。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实际上谁在观察情况?为了确保观看者不会感到困惑,决定摄像机应该引导谁的目光非常重要。
不断重复此操作。这张照片捕捉的是谁的视角?想到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但还有别的吗?当你开始这样思考的时候,你会渐渐意识到,如何感知摄影师的存在(或缺席)是摄影行为必然涉及到的一个命题,也是最终无法回避的考虑。
这里我们终于谈到了问题的关键。我认为“鬼魂”的概念是定义这一观点的起点的关键之一,但我明白这太抽象了。我甚至想知道我到底在说什么。所以我决定用一些更具体的概念来取代这个概念。如果是的话,那可能是什么呢?
它可能是一只“猫”。你有没有想过,你在街上看到的那只猫在看什么?猫似乎在远处静静地注视着某人的生活,而不被注意或关心。在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什么比这更罕见的了。
换句话说,如果你认为从“鬼”的角度拍摄的照片实际上就是猫所注视的场景,那么很多事情就会突然变得有意义了。死人转世为猫。我们尝试着不以我们注视猫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而是以猫注视我们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我觉得如果我们用相机的目光取代这种目光,我们看待世界和测量物体距离的方式将变得更加具体。
现在,关于“如何感知摄影师的存在”的说法之一是“透过取景器看到的我的世界”。自SNS时代以来,它已被广泛使用。我将其解读为,与“世界”(主体)的距离永远是从“我”(摄影师)的角度来衡量的,没有“我”,“世界”就不存在的轻松态度在照片中表现为一种实际的距离感。摄影师的脚可能在画面中,或者他们的手可能指向天空;原则上,相机会自动描绘成摄影师本人。
另一方面,为什么要费力地将起点设定为一个匿名的、更高维度的凝视,就像一个不是自己的“幽灵”(比如猫)的凝视,然后从那里测量距离来拍照呢?这是因为,通过这样做,就有可能让“你”(观看者),而不是“我”(摄影师),看到照片中的场景。这里需要一种不太近也不太远的距离感。摄影师的存在变得透明,观看照片的人感觉自己仿佛真的身处照片所描绘的地方。我希望我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任何拍照的人,无论他们的起点在哪里,都会有意或无意地测量与拍摄对象的距离。没有必要通过猫来捕捉那种距离感(我最终又想知道他们又在谈论什么)。然而,当摄影师严肃地面对相机这个有些荒诞的存在时,他该如何拍摄对象,相机的存在又究竟是什么?我相信,有意识地思考这个问题并保持一致的测量距离的方式是相信照片能够代表那个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原文来源:HAMADA Hideaki随笔,2024年1月29日)
中国台湾
2013
2012
Tottori Japan
2014
德国
2015
Going Against The Grain
Haru and Mina
原美树子Mikiko Hara | 全集
水谷吉法 Yoshinori Mizutani | 全集
版权 | 浮图网
编 辑 | 黄怡猫
覆盖千万文艺生活实践者
• 文艺连萌 •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来源:文化艺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