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洪秀柱在今日头条发布了题为《参加九三纪念是缅怀先烈,民进党不该用恐吓阻止人民铭记历史》的文章时,她不仅是在回击民进党对历史记忆的粗暴干预,更是在两岸关系微妙时刻,用抗战历史这把钥匙,试图打开被政治操弄遮蔽的民族认同之门。
当洪秀柱在今日头条发布了题为《参加九三纪念是缅怀先烈,民进党不该用恐吓阻止人民铭记历史》的文章时,她不仅是在回击民进党对历史记忆的粗暴干预,更是在两岸关系微妙时刻,用抗战历史这把钥匙,试图打开被政治操弄遮蔽的民族认同之门。
洪秀柱落地北京,参加九三阅兵!民进党当局气急败坏
昨天,我们提及洪秀柱、苑举正、游智彬等台湾同胞受邀出席九三阅兵,民进党当局气急败坏,想尽办法阻挠、恐吓!台陆委会9月1日更是再次威胁,“倘有政党、法人、人民团体或个别人士赴陆参加活动,涉及与大陆从事任何形式之合作行为,包括‘配合进行宣传’等,将依两岸条例等法律规定裁罚。”
民进党当局的恐吓,本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现代变种。2016年民进党上台后,台湾"教育部"修订课纲,将"中国史"并入"东亚史",这种操作与日本右翼篡改南京大屠杀史实如出一辙。更荒诞的是,当洪秀柱引用《波茨坦公告》强调台湾归属时,民进党竟以"违反国安法"威胁,暴露其"台独"主张与历史事实的彻底割裂。
洪秀柱在文中怒喷:“民进党一再以‘终战’掩饰‘抗战’,刻意淡化台湾重归故土的历史根源。这不仅是历史错置,更是自我矮化。”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的枪声与八路军伏击战的消息,通过电报穿越海峡,在台湾士绅林献堂的日记里留下"祖国军队首捷"的激动记录。这段历史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真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来不是国共两党的独角戏,而是两岸同胞共同谱写的命运交响曲。
据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统计,抗战期间台湾同胞捐款折合黄金1.2万两,5000余名台湾青年奔赴大陆战场;而国民党军队在淞沪会战中投入75个师,占当时陆军总数的70%,其伤亡人数占正面战场总伤亡的45%。这些数字背后,是血肉铸就的共同记忆——当台儿庄战役的硝烟散去,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下"此战之后,方知华夏有魂",而延安《解放日报》则用"中华民族的壮举"定义这场胜利。
洪秀柱文章中隐含的深意,在于指出统一大势与抗日精神的内在同构性。毛主席曾经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今天两岸关系的破局之道,同样在于重构"两岸同胞是统一之本"的认知框架。
面对民进党的历史恐吓,大陆的应对策略展现出历史智慧与现实理性的平衡。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中,大陆方面特别邀请台湾抗日志士后代参加,并首次将台湾光复史料纳入国家档案馆专题展。这种"以史促统"的策略,既是对民进党"去中国化"的有力回击,也是对"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诠释。
当我们在九三阅兵式上看到抗战老兵与现代装备同框,当洪秀柱、苑举正、游智彬等台湾同胞不顾民进党当局阻挠奔赴阅兵现场,这些场景都在无声诉说着一个真理: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历史大势。"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兴梦想。"这,或许才是对抗战精神最深刻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祖国的完全统一!
来源:丹哥会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