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椒:“走新”更“走心”,文明新风“扑面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1:29 1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全椒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新为引擎,将传统底蕴转化为治理资源,探索出一条“非遗焕新、文艺润心、机制赋能”的移风易俗新路径,扎实推进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在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涵养文明乡风,是许多地区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安徽省全椒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创新为引擎,将传统底蕴转化为治理资源,探索出一条“非遗焕新、文艺润心、机制赋能”的移风易俗新路径,扎实推进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七夕主题活动现场。人民网 吕欢欢摄

非遗“护得好”,乡土智慧变身新风教材

面对陈规陋习治理难题,全椒县摒弃生硬说教,深挖乡土文化富矿,让沉睡的非遗技艺“开口说话”,成为倡树新风的鲜活载体。

其中,二郎口镇的做法尤为亮眼,这个拥有11项县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文化重镇,创新推出“非遗+”工作模式,将特色非遗变为移风易俗的生动教材,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风文明建设路。

走进二郎口镇项集村,一幢幢小楼错落有致,柏油马路干净整洁,“过去单靠村干部监督陈规陋习,效果有限。现在我们把村规民约编成文艺节目,村民们看得开心,记得也牢。”二郎口镇项集村党支部书记胡一武介绍。

“遗韵二郎”文艺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宣讲活动。人民网 吕欢欢摄

近年来,村里组建了非遗表演志愿服务队,将“八朵云”“双龙舞”等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仅2024年以来,就开展“村晚”“非遗下乡”等文艺演出30余场,惠及2万余人次,让文明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二郎口镇,“遗韵二郎”文艺志愿服务队活跃在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他们通过移风易俗宣讲、文明家庭评选、传统节日活动等形式,将《滁州市移风易俗行为规范》转化为生动实践。

目光投向未来,当地还将二郎口小学设为非遗传习基地,推动“非遗进校园”。通过“传帮带教”,吸引80余名青少年加入非遗传承队伍,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传统文化、践行文明新规的种子。

二郎口镇党委副书记刘怜露表示,今年已开展文艺宣讲20余场,覆盖2000余人次,还通过播放公益广告、举办垃圾分类进校园等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文明生活理念。

“通过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惠民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能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全椒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林表示。

宣讲“接地气”,文明实践奏响时代乐章

移风易俗,核心在于入脑入心。全椒县精准把握基层群众接受习惯,创新理论宣讲和文明实践载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让文明理念在润物无声中落地生根。

其中,当地文明办创新打造的“文明实践大赶集”品牌,便是“关键一招”。据介绍,该品牌是对原有“襄水乡音”文艺宣讲的提质升级,它巧妙融合“乡风文明节目展演”与“文明实践流动集市”,将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

同时,当地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育“乡风文明带头人”,筛选优秀节目10余个,让勤俭节约、移风易俗、绿色环保等理念通过群众身边人、身边事传播开来。

这背后,是由平均年龄55岁的“民间艺人”担纲巡演队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翠阳等是其中的骨干。

他们深谙“老歌新唱”之道——以群众熟悉的黄梅戏、庐剧、全椒民歌曲调为壳,填入移风易俗、乡村振兴、廉政新风等新内容。《移风易俗真正好》改编自全椒民歌,“一把小扇舞彩霞,舞出城乡文明花……”的旋律已成为百姓随口哼唱的“流行曲”。

“文明实践大赶集”活动。全椒县委宣传部供图

“用群众的老调调,唱党的新政策、唱文明的新要求,大家听得懂、记得住、乐意听。”孙翠阳道出了“大赶集”火爆的秘诀,活动每到一处,群众早早搬着小板凳翘首以待。目前,通过20余场巡演覆盖2.6万名群众。

治理“实”起来,移风易俗见实效

在宣讲活动入脑入心、群众热情被充分调动的坚实基础上,全椒县乘势而上,将文明理念转化为治理实践,推动移风易俗从“知”到“行”的深度落地。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椒县文明办统筹开展了移风易俗宣教行动,编印制作移风易俗、家风家教宣传“倡议书”“一封信”等资料,发动125支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伍、413名骨干力量走村入户,累计开展深化移风易俗主题活动300余场,覆盖群众36000余人次,使文明节俭逐渐成为社会新风尚。

与此同时,聚焦婚丧礼俗这一关键领域,治理行动精准发力,确保新风尚从宣传口号变为日常规范。 县文明办联合纪委监委制定《全椒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红白喜事公约》,推行“五推行两不准”标准,在全县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事不办”,提升参与移风易俗的自觉性。

随着治理成效的显现,文明村镇创建成为巩固成果、辐射影响的强力引擎,为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铺设了坚实基础。

全县实行文明村镇届期制评选,94个村中县级文明村达69个,占比73.4%,10个镇均为县级以上文明镇,实现全覆盖。其中,襄河镇、石沛镇黄栗树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多个村镇获省市级荣誉。

另外,结合《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全椒县文明办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评选标准,完善村规民约,变“软任务”为“硬约束”。

124家县级文明单位与镇村结对共建,推动村民理事会工作,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最美家庭”677户,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90余场,引导群众参与红白喜事简办140场次,将文明新风融入道德积分排行,着力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这一系列组合拳不仅提升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更让群众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人翁”,实现“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全椒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全椒县将深挖地域文化基因,将之与现代治理智慧相结合,为实现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可持续的文化动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