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家魏启先个展题目来源是由于一次和他聊到曾经看过法国作家让·热内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偷日记》。这本小说描绘了其流浪、乞讨、偷窃、坐牢的生活环境,对往昔生活片段的补记、追忆、回味、思考和重新认识。当问他为什么要当小偷,其表述“最简单的动机就是要吃饭”。这和我们今
小偷
艺术家魏启先个展题目来源是由于一次和他聊到曾经看过法国作家让·热内创作的长篇小说《小偷日记》。这本小说描绘了其流浪、乞讨、偷窃、坐牢的生活环境,对往昔生活片段的补记、追忆、回味、思考和重新认识。当问他为什么要当小偷,其表述“最简单的动机就是要吃饭”。这和我们今天生活所思考的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忙忙碌碌的工作、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吃饭、为了活着、为了获得地位、金钱,我们依附着一个系统去争取我们想要的,其过程中或者结果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为了去要饭、达到我们想要的某种结果,我们想要的结果达到了吗。这属于一种反思,反思于我们所生活的经历的是否真正通向属于我们的去处。
时间
活在今天的状态,当谈到时间的时候,我们发现时间变少了,发出一个疑问是谁偷走了我们的时间,我们是否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或者说时间就应该作用于浪费和消耗。讲到童年的故事,小时候认知时间那么的长,为什么太阳还不落山、为什么天还不黑,一片片的麦田被阳光照得金黄,他顺着田埂上的路一直走,手里拿着一把麦穗,走两步闻一下麦穗,那是一种悠闲与一份自在,当累了的时候躺在田埂上睡觉、捉蚂蚁、等太阳落下去。如此之生活方式不需要一个理由去制造紧迫感。为了一个苹果可以去树上摘,为了一朵鲜花对面的山包到处是,门口流淌的小河集聚了一群小朋友游泳,任何消费和获得快乐的途径都属于免费体验,没有必要于工作之后于获取。
记忆
这些已经变成了记忆,是那么的清晰而美好。随着环境的变迁,学习、工作,城市里的状态让我们失去了记忆,每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完成公司里面的各种表格,当一个个表格完成之后,所有的记忆也消失了,思维里涌现出来的即应该吃饭了、应该睡觉了,哦!太累了,刷一下小视频,刷完了也忘记了刚才所浏览的内容信息。这下意识到今天的生活是没有记忆的,信息的传播并没有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是快速的促使我们忘却、失忆,我们根本来不及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并提出问题,而是处于一种失语的境地。我们需要获取的物与快乐都在自然不自然的过程被市场化,因此给予我们潜意识造成一个强烈的心理意识,任何事情的实施第一要义即我们从中能得到多少钱,我们从中要付出多少劳动、时间、金钱,不知不觉被这一目的导致我们忘记了时间、记忆,我们没头没脑的工作和忙碌忘记了属于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空间
真正的促使记忆变得模糊,我们把所有的问题推向外界,你会发现真正交流的空间似乎变得狭小、似乎被阻断了似的。一个朋友谈到: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无言于社会。这让每个人不经感觉到沮丧,原来我们的生活空间是如此的狭窄。我们怀着一种强烈而冲动的情感去打破一种束缚、僵局,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发现一切行动都被条件所抑制,一个萝卜一个坑,似乎一切已经被设计好了,每个人按照既定的设计自行找到相应的位置,除非你爽快的说一句不玩了,变成系统外的流浪儿。我们缓慢爬上一座不高不矮的山包,俯瞰这座城市的闪烁,灯红酒绿,每个人似乎被合理的秩序安排在每一个暖光所照耀的房间,这一个空间也仅仅止于这么大。
密码
魏启先并没有把目光仅仅集中于当下之处境和观察,他把自己的目光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依托于文化记忆、生活空间、时间之上的变迁,寻找着每一份被遗失于不同角落的碎片记忆,它是小时候玩过的泥巴,它是爷爷收藏的遗物,它是一本丢弃在庙里杂物间的一本破书,通过这些带有文化记忆色彩的媒介物来重新构建属于我们自身的身份属性、文化属性,寻找那一份被遗失被割裂的文化密码于当下的位置。它属于我们的记忆、属于我们的身份认同、属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温暖。
来源:美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