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谷歌正式宣布终止安卓开源项目(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未来所有安卓系统开发工作将转移至谷歌内部,相关支持资源逐步关闭。这一决策引发业界震动,也标志着安卓系统自2008年开源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
今日,全球科技行业迎来重磅消息:谷歌正式宣布终止安卓开源项目(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AOSP),未来所有安卓系统开发工作将转移至谷歌内部,相关支持资源逐步关闭。这一决策引发业界震动,也标志着安卓系统自2008年开源以来最大规模的战略调整。
AOSP是安卓生态的基石,为全球设备厂商提供基础框架和核心组件。开发者可基于AOSP自由定制系统,例如小米HyperOS、vivo OriginOS等均源于此。然而,谷歌宣布将不再维护AOSP的公开分支,相关持续集成工具(如Android Gerrit)也将关闭,未来代码仅限内部员工访问。这意味着,安卓开发模式将从开放协作转向封闭管理。
谷歌向媒体回应称,此举旨在“简化开发流程”,未来仍会发布新版安卓的源代码,但“发布时间可能延迟”。不过,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延迟”可能无限期延长,最终导致AOSP名存实亡。
动机与争议:成本削减与生态控制谷歌的决策被认为与成本压力和商业利益密切相关。AOSP维护涉及多条代码分支和复杂的多公司协作,耗费大量资源。2025年初,安卓部门已向员工提供“自愿离职”选项,暗示内部成本优化需求。此外,通过闭源,谷歌可加强对非认证设备的控制,推动更多厂商签署协议以预装谷歌服务(GMS),从而增加广告收入。
尽管谷歌强调“不会停止开源”,但行业普遍担忧其承诺的可靠性。爱范儿指出,类似甲骨文终止OpenSolaris项目的先例表明,无限期推迟开源等同于实质性闭源。
影响分析:厂商分化与开发者困境主流厂商“无感”,中小玩家承压小米、三星等主流厂商已与谷歌签订合作协议(如ACC、MADA/EDLA),可继续获得安卓更新和GMS认证,用户端体验不受直接影响。然而,未签约的中小厂商及非认证设备(如部分智能汽车、家电)将面临挑战:无法获取最新系统代码,需自行维护旧版本或转向其他系统。
第三方ROM与开发者生态受挫第三方ROM开发者依赖AOSP进行定制化开发,闭源后只能基于最终开源版本进行有限修改,长期维护成本激增。中小开发者也可能因系统碎片化加剧而面临更高的适配成本。
用户选择权缩减消费者购买非认证设备时,可能面临系统版本滞后、安全更新缺失等问题。此外,第三方应用市场(如F-Droid)的生存空间或被挤压,进一步强化谷歌Play商店的垄断地位。
未来:生态重构与替代方案尽管AOSP闭源引发震荡,但已开源代码仍可通过镜像仓库(如GitHub)获取,厂商可继续使用和修改。部分厂商可能转向其他开源系统,例如华为鸿蒙、特斯拉VOS等,或加速自研操作系统的布局。
专家呼吁谷歌制定后续方案,保障中小开发者权益,避免创新受阻和垄断加剧。与此同时,全球监管机构或对谷歌此举展开反垄断审查,尤其是其通过闭源强化生态控制的行为。
结语安卓系统的开源精神曾推动移动互联网的普惠发展,但商业现实正促使谷歌重新权衡开放与控制的边界。此次闭源决策既是技术战略的调整,也是商业生态的重构。对于行业而言,如何在巨头主导下寻找新的平衡点,将成为未来数年的一大命题。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