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在我国古代礼制十分严明,每个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规矩要守,但是在继承方面都是遵循这个规矩。
“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在我国古代礼制十分严明,每个阶层的人都有各自的规矩要守,但是在继承方面都是遵循这个规矩。
嫡子就是正妻生的儿子,嫡女是正妻生的女儿,地位和待遇相应更高,继承财产和爵位时也更有优势。
而妾室生的只能叫庶子、淑女,身份地位都更低,能分到的财产也更少。
不过清末两宫太后慈禧和慈安,身份好像没有遵循这个规矩,庶出的慈安地位要比嫡出的慈禧更高。
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的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指的是在正妻和妾室生的孩子中优先选择正妻生的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立长子,而不是以儿子的才能作为标准。
这种制度早在周朝时就制定下来,在后代中也叫“周礼”。
比较知名的就是刘邦选继承人,吕雉作为刘邦的原配,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刘盈,理所当然就是嫡长子,拥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其实在和吕雉在一起之前,刘邦在老家还和一个姓曹的寡妇很是亲密,曹氏还为他生下了儿子刘肥,也是刘邦的长子。
可是因为曹氏不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所以刘肥不是嫡子,也不敢肖想继承皇位。
虽然刘邦很喜欢他,给他分了很大块的封地,但后来刘邦驾崩后,吕后就开始抢他的封地分给吕氏一族,他也不敢反抗,还认自己的妹妹为母。
再说刘邦晚年很中意的儿子刘如意,他是戚夫人所生,虽然他聪明、机灵,让刘邦感觉是年轻版的自己,有帝王之姿。
但就因为他的母亲戚夫人只是妾,不是正妻,所以他的身份只能是庶子,天生就要比吕雉的孩子低一等。
虽然刘邦执意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可朝廷中群臣反对,理由就是“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这一套。
这时候吕雉又请出“商山四皓”来辅佐刘盈,让刘邦这个皇帝都没有办法坚持,最终只能写出《鸿鹄歌》来抒发自己的无奈,最终性格懦弱的刘盈有惊无险继承了大统,是为汉惠帝。
实际上汉惠帝也不喜欢当皇帝,也没有帝王的才能,当上了也只能当吕后的傀儡,英年早逝,造成了后面的吕氏干政。
这是帝王之家中嫡子的情况,其实嫡女也是差不多的,嫡女的地位和身份天生就比庶女高,唐朝时太平公主还能开府置官。
普通人家里同样有嫡庶之分,嫡女在家里的身份地位比庶女地位高,出嫁时得到的嫁妆也比庶女高。
在唐宋时期法律还允许嫡女在无兄弟时继承家产,宋朝时士族嫡女的嫁妆包含土地、奴仆等。
明清时期嫡女甚至可以继承部分田产,而庶女出嫁时只能得到少量嫁妆,有些只有一些衣物首饰。
不过享受了优待,自然要承担的责任也更重一些,在政治联姻中嫡女就是首选,她们往往作为政治联姻的工具,巩固家族的势力。
当然,按照这种规矩,嫡女嫁的夫家地位相应也要比庶女高,因此平常对于嫡女的要求也相应比庶女更高。
不仅要学会琴棋书画,还要学习管家内务,帮助母亲管理家庭,以便嫁到夫家之后能承担起当家主母的重任。
其实在明代以前,嫡庶的界限没有特别明显,但自从程朱理学盛行后,各种礼制的界限都划分得十分明显,到了清代还明令“妾室不可扶正”确保嫡女身份不可动摇。
不过即使是身份地位划分十分明确的清朝,我们也能发现一些“特例”,那就是出身庶女的慈安太后,地位要比出身嫡女的慈禧太后高得多,慈安还在世时慈禧都不敢作妖。
这是为什么呢?
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氏,父亲是叶赫那拉·惠征,曾经是安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母亲是正妻,所以她是家里的嫡女。
不过虽然叶赫那拉氏在清朝时也是八大姓氏之一,家族里也出过皇后,但是因为“被诅咒”的传闻和地位只是镶蓝旗,下五旗,因此她的晋升之路比较困难。
清朝八旗以上女子要在13-17岁时参加皇宫选秀,如果被皇帝挑中就要进宫为妃,没挑中才能再找夫家嫁人。
慈禧就是在17岁这年参加选秀,虽然她长相美丽,被赐香囊留下来,但也只得了个“兰贵人”的位份。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后宫妃位制度是皇后居中宫,一个皇贵妃,两个贵妃,四个妃子,六个嫔妃,贵人、常在、答应这三个位份低的则不限量,由此看来慈禧的起点并不高。
还是靠她自己使劲争宠,得到咸丰帝的喜爱得以被封懿嫔。
直到后来她成功怀上龙子,诞下咸丰帝唯一的儿子载淳,才得以晋升到懿妃,再到贵妃。
直到咸丰帝驾崩,她最高的位份也只是贵妃而已,载淳继位成为同治皇帝后,她才被封为“圣母皇太后”。
这“圣母皇太后”和一般的太后不同,别的朝代只有一个太后,权力都独享,可是慈禧上面还有一个“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
慈安出身钮祜禄氏,虽然是庶女,但是家族是镶黄旗属上三旗,地位要比慈禧的镶蓝旗高得多,在宫中的晋升之路就更快。
咸丰二年慈安经选秀入宫被封为贞嫔,虽然没有孩子,但很快她就被封为贞贵妃,一个月后又被立为皇后,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就走上了后宫之主的高位。
这样的晋升速度是慈禧不敢想的,彼时的慈禧还没有入宫,当慈禧入宫绞尽脑汁想晋升的时候,慈安早就稳坐中宫之位了。
以至于后来同治登基,作为嫡母的慈安也稳稳地当上“母后皇太后”,地位要比慈禧高,总是压慈禧一头。
为什么慈安是庶女还能获得这么多优待,慈禧是嫡女晋升之路却很艰辛呢?
其实嫡庶只是在家族内部区分明显,到了社会上更看重的是整个家族的地位。
大家族的庶女地位也比小家族的嫡女高,就像庶出的公主地位也比大臣家中的嫡女高一样。
而且在宫中妃子的晋升讲究的更是家族势力,慈安的钮祜禄氏势力比叶赫那拉氏大得多,更能帮助皇帝在朝堂中平衡。
有人说慈安从一开始就被内定为皇后,咸丰帝原本有原配,只是早逝,于是慈安就成了继室的人选。从她的封号“贞”也能看出,皇室对她的厚望。
所以慈禧和慈安根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慈安是直接生在了终点。
在后宫中,慈安是正妻,慈禧只是一个妾,妾始终要低正妻一等,就算是皇帝儿子不是亲儿子,慈安手中的权力也比慈禧高。
更何况她手中还有咸丰帝亲手给的“同道堂”印绶,那是专属于她的,而慈禧手中的“御赏”只是代儿子保管的,地位高下立判。
参考信息:
国家人文历史:闺蜜还是敌蜜?慈禧和慈安的政治平衡
来源:赢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