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阅兵国产无人僚机亮大招!外形科幻前卫,让美军同行服役即落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4:13 1

摘要:无人机作为日益重要的军事航空兵器,其形态和作用伴随着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不断演进,近年来,在大国竞争的军事背景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无人机加快主战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无人忠诚僚机已经成为了无人机进一步发展的共识。

本次93阅兵,在央视的直播镜头中,无人机方阵中的多款无人机僚机首次亮相,在引人注目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讨论。

无人机作为日益重要的军事航空兵器,其形态和作用伴随着军事需求和技术进步不断演进,近年来,在大国竞争的军事背景与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无人机加快主战化、智能化、协同化发展,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无人忠诚僚机已经成为了无人机进一步发展的共识。

从央视的直播画面图像来看,画面中的这几款无人僚机其中一款采用了类似国内FH-97A或美国XQ-58A的构型,保留了倾斜双垂尾,这样的设计具有良好的航向静稳定性,保障了视距内空战的能力。

另外几款则是采用了第六代战斗机常见的小展弦比飞翼构型,这种构型的好处是具备宽频、宽角域乃至全方位的高度隐身性能,同时具有优异的高速性能,相比前面提及的构型,此类构型才是真正面向纵深穿透多维多层防御体系的作战场景的未来协同作战平台。

(FH-97A)

(XQ-58A)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国的无人僚机不全部采用小展弦比飞翼构型,还要特地保留构型相较落后的倾斜双垂尾构型呢?

这是因为视距内空战并未随着超视距空战进一步发展而被淘汰,相反,视距内空战在随着PL-10、AIM-9X BLOCK2等具备先发射后锁定、大离轴角度发射、超高过载、焦平面阵列红外成像与全向攻击功能的格斗弹问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先进格斗弹的问世,使战斗机在攻击敌机时不再需要咬住对手的六点钟方向,但为了实现率先发射,对载机的机头快速指向能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这就需要载机具备良好的航向稳定性。

而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无垂尾的小展弦比飞翼构型,虽然六代机的任务场景更多聚焦于超视距空战,但随着对抗程度加深,难以避免陷入近乎一换一的视距内空战。这时就需要有无人僚机代替六代机进行视距内空战于近身缠斗,一方面是未来避免价格高昂的高端战机在视距内空战中有所损失,另一方面是使飞行员可以摆脱视距内空战的局面,让飞行员可以依托六代机这个具备高度态势感知的平台成为空战中的决策者。

除了无人僚机平台本身的性能之外,提高无人僚机的自主性也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未来的空战场景多面且复杂,随着平台本身的态势感知能力增强,飞行员不可避免将面临一个脑力消耗远大于体力消耗的局面,甚至可能出现单个飞行员五法完全处理平台信息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无人僚机分流信息,并依靠人工智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整合,将复杂的空战态势简化为飞行员可以快速阅读并处理的信息,让飞行员极大程度降低脑力负荷,更好的面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将精力集中在决策上,成为空战局势的制定者。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并不落后于这一领域的先驱者美国,甚至在ai训练与使用方面的价格还要远低于美国同行,比如deepseek的训练与使用价格就远低于美国的OPENAI和 Gemini,这都是得益于更加完善的工业体系。中国AI的低价优势,能够更快速实现无人僚机AI的快速更新迭代,让中国在无人僚机的发展上快人一步。

2025年8月27日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YFQ-42A无人僚机已经完成首飞,YFQ-42A虽自称是无人僚机,但实际上其主要肩负的任务是防御性制空,简单而言就是单纯担任一个空中传感器与导弹运输机,暂时不具备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能力。实际上,无论是YFQ-42A的平台性能还是项目进度都难以支撑其与美军当前攻势制空的主力机型F-35一同穿透敌方多层次防空体系,深入敌军纵深空域作战。

(YFQ-42A)

根据93阅兵官方发言人的说法,本次阅兵所有装备均为现役装备,这意味着央视直播画面的所有无人僚机都已经量产并进入作战部队,而美军此前在93阅兵前夕亮相YFQ-42A,更像是一次不敢面对现实的挽尊行为。

当前,在无人僚机这一赛道上,中国作为后发者,已经超越作为先发国家的美国,进入了无人僚机领域的自由王国。未来,中国的无人僚机将朝着更加智能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朝一日,无人僚机将取下“僚机”这一称谓,真正代替有人战斗机能为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实现真正的无人空战。

来源:兵器肖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