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会执行会长唐恒联合方胜浩、曾永浩、叶浩彬专家教授共同主编的《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帮扶协作理论与实践指南》一书正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会、中国镇
近日,由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会执行会长唐恒联合方胜浩、曾永浩、叶浩彬专家教授共同主编的《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帮扶协作理论与实践指南》一书正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在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生态产业县域经济发展工作委会、中国镇长论坛组委会、广东省人口文化促进会等多家单位指导下修订编著。
顺应时代需求,聚焦乡村振兴关键问题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十四五”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尽管 2023 年城乡收入比缩小至 2.45:1,但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城乡仍存在显著差距。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 “科技强国” 战略叠加,为突破乡村发展瓶颈提供了技术路径。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技术赋能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如何将都市资源与乡村需求高效连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明确研究目标,构建创新理论与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构建 “农业农村现代化” 范式,突破传统城乡二元对立思维,探索建立基于 “城乡功能互补、要素双向流动” 的新型现代化模式。书中对高质量赋能技术的适配性、可持续性、包容性进行了解构,并建立了 “政府 - 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组织 - 村民” 五元协同的帮扶协作机制。
在实践方面,本书提炼了可复制的 “技术 + 协作” 落地模式,覆盖农业现代化、数字乡村治理、绿色能源应用、文旅融合等场景。通过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融合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数据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并对东中西部 12 个典型县域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如浙江省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工程、贵州省 “村超” 文旅模式、甘肃省光伏扶贫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与典型案例。
提出政策建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与未来展望
本书提出了 “科技帮扶负面清单”,倡导 “乡村技术经纪人” 制度,完善县域科创孵化生态,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同时,本书突破了 “城市中心主义” 发展观,重新定义 “现代化” 的乡村维度,提出 “乡村内生型技术适配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
此外,本书还呼吁构建 “政府引导 - 市场驱动 - 社会参与” 的协作网络,推动乡村振兴从 “输血” 向 “造血 + 活血” 转型。乡村不是城市的反向镜像,而是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创造性融合。本书以科技创新为笔,以协作共赢为墨,试图绘制一幅兼具中国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高质量赋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与协作驱动的现代化转型研究》的出版发行,为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相关从业者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品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