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无言,精神永恒。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钢铁长城”主题景观巍然矗立,14座烽燧托举起“1945”“2025”字样,14只“和平鸽”振翅飞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 王建华 摄
□彭琼英
时光无言,精神永恒。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钢铁长城”主题景观巍然矗立,14座烽燧托举起“1945”“2025”字样,14只“和平鸽”振翅飞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场阅兵用独特的“时光密码”串联起过去与现在,向全世界宣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阅兵式上,空中护旗梯队之中,26架直-19武装直升机组成“80”字样,寓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徒步方队“一老一新”的设计深刻反映了抗战精神的传承和新时代武装力量的发展。
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格外引人注目。来自相应的功勋荣誉部队的擎旗手们,身着笔挺军装,肩扛印有“平型关大战突击连”“杨靖宇支队”“刘老庄连”等荣誉称号的战旗,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广场。这些战旗的背后,是80年前烽火岁月里的热血与牺牲——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设伏,一举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奏响全民族抗战的凯歌;1940年2月,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率领部队战至一人一枪,直至壮烈牺牲;1943年春,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为掩护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在刘老庄连续打退日伪军5次进攻,毙伤敌军170余人,最终全连82人壮烈牺牲。如今,战旗上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伟大抗战精神在受阅官兵的眼神中熠熠生辉。海军方队参阅队员朱文伟在诗歌中写道:“他们引领着我们,我们终将成为惊天巨浪。”
装备方队的亮相,则让和平力量有了更具象的表达。此次阅兵中,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始终烙印着“防御性国防政策”的鲜明底色,更承载着“守护万家灯火”的使命。从抗日战争时期“小米加步枪”的绝境坚守,到如今“防空利剑”“深海重器” 的体系化列装,装备的迭代见证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强盛的跨越,更彰显了中华儿女铸剑为盾、守护和平的担当。
更值得关注的是,阅兵的“参与感”早已超越一场仪式本身。内蒙古博物院大厅同步推出红色展览全新参观模式,讲解员化身为英勇无畏的大青山游击队员等角色,让参观者在讲解中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先烈的坚定与不屈。在长沙安沙镇唐人万寿园,免费建设的抗战老兵陵园成为200多位抗战老兵最后的“归队军营”。今天,全国各地大街小巷的屏幕上、街头巷尾的便利店里,循环播放着阅兵盛况。这些场景表明,阅兵从来不是一场“单向展示”,而是一次全民参与的“精神共鸣”。
这场阅兵的“时光密码”,不仅串联起中国从抗战烽火到强国征程的沧桑巨变,更呼应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人民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正如国际和平友好人士所认同的,中国纪念抗战胜利,从来不是单一的历史回望,而是与世界携手守护正义、传承和平的共同宣誓。这份跨越国界的共识,终将指引人类继续向着光明前行,让正义与和平永远照亮未来。
来源:红网·红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