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80年:追忆、追问”|陈立群:抗战胜利“1+1”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3 13:57 4

摘要:《我的1945》,一本史诗般的回忆录,全景式记录抗战胜利前后的巨变及其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终结,填补民族记忆重要空白。《民间影像·抗战胜利特辑》以160余幅珍贵影像,呈现抗战胜利的重要时刻,主要城市的受降、庆祝和日侨遣返等,首度披

《我的1945》,一本史诗般的回忆录,全景式记录抗战胜利前后的巨变及其对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共同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终结,填补民族记忆重要空白。《民间影像·抗战胜利特辑》以160余幅珍贵影像,呈现抗战胜利的重要时刻,主要城市的受降、庆祝和日侨遣返等,首度披露部分珍贵影像,重回七十年前激动人心的现场,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

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终于经由我们的努力,留下了一些痕迹。五年、十年甚至未来更长的时间以后,如果需要了解抗战胜利这样一个我们民族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都发生了些什么,这本回忆录会提供一点小小的帮助,后人会感谢这项工作。这里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切片。

姜浩峰爷爷抗战胜利后到南京监收日本人仓库,曾写回忆,发在博客上,我发现,很震撼。这么重要一个事,过去也不怎么讲,根本不知道。那时离2015年还有三年,就决定做“1+1”。一本亲历者回忆,70年70人;一本《抗战胜利特辑》。当时构想了很高的标准,样本多元,国民党军队、共产党军队,延安、重庆,沦陷区、大后方,甚至还有伪满跟日侨的样本,胜利者、失败者,看热闹的,各条移动路线……希望有一个全景式记录。

翻译家孙法理曾任吴宓助教,四川人,武大学生,那年暑假很早回校,就上峨眉山了。8月10日上山,14日下山,15日傍晚回到乐山,全城沸腾。我说1/400000000概率,你就是我们找了几十年,那个摘桃子的人。张良皋教授当年就读中央大学建筑系,1944年报名从军,抗战胜利复员回校。从贵阳到重庆这十天他有日记。2014年底,我致电他家里,女婿说他住院了,没大碍。2015年1月15日,周四,我正在李玉祥家,听到他走了。整个中大复员这段,他是非常好的见证人,可惜了。

张林岚,《新民晚报》最后一个重庆时代的老人。8·15他在自贡,8月28日下午到重庆,立即进新民报,再未离开。他回忆了重庆新民报的情况,包括复员途中,最后到上海这样一个过程。2017年8·15那天我们在四行仓库搞第一场研讨会,他96岁了,还专门来,激动得不得了……年底他过世了。

杨麟父亲杨管北是杜月笙干将。他讲8月16日晚,家里有人来吃饭,交行董事李韧斋一手上指,哭,说国民党完了。李是镇江人,苏北消息很多,那里乡下全是共产党在活动,胜利后怎么办,没有任何准备。

顾棣97岁,今年去世。他是小八路,在晋察冀画报,有相机。8·15那天开拔前,回家拍了合影。抗战胜利这一段张家口在国共双方博弈中特别重要,各地去东北都要经过。他们部队原来想进北平,结果走到半道,听说国民党军队进城了,赶快掉头去张家口。当时华北日军投降往北平集中,张家口是空城。他参加接管,有日记留下来。(本组文章由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特约刊登)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