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年前2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公布,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15.61亿户,比2024年末净减874.5万户。虽然过去几个月有增有减,但基本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饱和。用户的饱和在市场收入上也有所反映,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互
近日,2025年前2个月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公布,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15.61亿户,比2024年末净减874.5万户。虽然过去几个月有增有减,但基本趋势是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到饱和。用户的饱和在市场收入上也有所反映,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同比下降0.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6.4%。
同期,物联网实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7.0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4608万户。移动互联网虽然用户增长乏力,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物联网的发展虽然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不一定遵循同样规律,但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经验,或许能给物联网带来一定的启发。
互联网用户数量见顶,提升单个用户价值为主导
2012年,“互联网+”首次提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迎来加速发展,各类创新层出不穷。
彼时还有一个背景是,国内4G网络开始大规模内设,在运营商投入巨额资金大规模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2015年至2020年期间,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用户数实现快速增长,很多应用用户数实现翻倍,从而驱动互联网各类业态的繁荣。
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增速(单位:亿,来源:CNNIC)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尤其是网上外卖、移动支付、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网约车增速最快,这些也是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的大户。当然,2020-2024年这几年用户规模也依然在增长,只是增速没有2015年之前快。今天这些应用的形态和功能是2015年无法比拟的,如今这些应用已经将大量新的商业模式嵌入,如金融功能、社交功能等,其所体现出来的单用户价值远远超过2015年。因此,也有近年来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等新兴平台公司的社会影响力在持续增强。
如今,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虽然已饱和,总体收入也出现下滑,但围绕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多方面的应用价值依然在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以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包括新闻资讯、搜索、社交、游戏、音乐视频等方面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提供生活服务为主的平台企业,包括本地生活、租车约车、旅游出行、金融服务、汽车、房屋住宅等方面互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
各类互联网厂商依然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在这个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从每个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上获得通话和流量收入,而平台企业则从每个移动互联网用户身上都能直接或者间接获取收益,例如通过用户订阅内容模式直接向每个用户收费、通过收取交易佣金模式向交易的某一方收费、通过免费使用方式实现流量变现等,不论何种模式,最终还是需要互联网用户来买单,因此庞大的用户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2020年之前,用户数量增长还是互联网厂商获得收益的主要驱动力,而2020年之后,随着用户数量增长放缓,存量经营成为收益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在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到顶甚至下滑的背景下,需要新的花样提升单位用户的价值。当前火热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很短时间内吸引海量用户使用,同时也坚定了各类科技企业投资的决心。笔者认为,这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厂商很大程度上是给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从单个用户获取收益的可能性,提升单位用户价值,最终也是由每个用户来买单。
物联网用户远未见顶,但也需要考虑提升单个用户价值
过去几年,移动物联网迎来快速增长,从2019年末用户数10.28亿增长到2024年末26.56亿,给相关物联网连接和运营的厂商带来增量收益。
物联网的发展存在单个用户价值太低甚至下滑的问题,相关厂商收益增长缓慢,物联网的发展还更多聚焦于通过用户量的增长来实现收益的线性增长。当然,物联网用户目前也确实还处于快速增长期,而且还远远看不到用户数量天花板。不过,目前物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规模化量级,是时候可以考虑单个用户的价值提升,即围绕每一个联网终端的收益挖掘。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每个移动互联网用户对应的是一个移动终端,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类终端,但实际上真正的用户还是持有移动终端的个人,有些个人可能会持有超过1个终端,这些终端与个人密切相关,相关终端操作基本是由个人完成。
与移动互联网不同的是,物联网用户具有特殊性,所谓的物联网用户是一个物理存在的联网终端(非手机和电脑),虽然基于所有权归属,这些物理终端归属个人或单位,但在很多情况下,这些终端具有自主运行功能,不一定是人为的操作,所以可以认为很多物联网终端是一个独立的“用户”。
基于此,笔者认为,是否可以参考移动互联网模式,把每个物联网终端也当做一个移动互联网用户,参考各类厂商挖掘移动互联网用户价值的模式,挖掘每个物联网终端的价值。除了物联网终端本身软硬件价值提升外,在物联网终端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或许是提升单个用户价值的突破口。
移动互联网用户有支付、购物、出行、社交、搜索、办公、直播的需求,那么物联网用户,即物联网终端是否也有类似的需求可以挖掘?这样单个物联网终端的价值会得到显著提升,也给相应服务和运营厂商带来超越线性的收益。例如,知名运营商沃达丰推出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DAB),使连接到沃达丰全球物联网平台的物联网设备能够与其他经过验证的物联网设备进行自动化和安全的交易,而无需人为干预,沃达丰曾展示了新能源汽车自行发现最佳充电点(基于价格、绿色能源验证供应商、最近的地点和充电时间)并自动进行费用支付的场景。这可以看作是对于物联网用户支付需求的挖掘。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物联网(AIoT)引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最新成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LLM-IoT可以看做是另一种典型的提升单个物联网用户价值的核心手段。首先,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物联网采集的数据,通过预训练模型的介入,形成新的洞察。其次,能够创造新的物联网用户,例如开发出新的具备更高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智能助理,这些设备将能够理解并响应人类的命令和查询,改变我们与技术互动的方式。再次,打造个性化的体验,智能家居系统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为个人用户创建个性化的照明和温度设置,提高舒适度和便利性。
总之,虽然物联网用户发展还处于远未见顶的状态,但提升单个物联网用户价值的时机逐渐成熟。移动互联网过去几年发展的历程,也是不断提升单个用户价值的过程,或许通过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经验,能够给提升物联网单个用户价值带来一些启示。
来源:智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