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冠心病能运动吗?医生:安全、有效、科学运动才利于心脏康复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3:33 2

摘要: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冠心病患者约达1100万人,且发病率逐年攀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指出,中国冠心病患者约达1100万人,且发病率逐年攀升。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然而,许多患者在确诊后,陷入“运动恐惧症”——担心运动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干脆选择长期卧床静养。这样的做法,实属误区。

科学证据显示,适量、规律的运动不仅不会加重冠心病,反而是心脏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脏协会(AHA)与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均在其心脏康复指南中明确指出,运动治疗是冠心病管理的“基石”之一。

冠心病究竟是什么?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所致。临床上常见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通俗地说,冠状动脉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负责把氧气和营养运送到心脏,而动脉硬化就像是在这条高速公路上出现了“堵车”或“塌方”。如果堵得过厉害,心肌就会“饿死”,最终导致心脏功能下降,甚至猝死。

运动,真的是“雷区”吗?

很多人误以为患了心脏病就该“以静制动”,其实不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鲁原教授曾指出,适度运动可刺激心肌毛细血管再生,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脏负担。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康复中心的研究团队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规律的有氧训练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在心脏支架术后的患者中效果尤为明显。

哪些运动方式更适合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应遵循“个体化、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并非所有运动都适合,每位患者的心功能状态不同,应根据医生评估进行选择。

1. 有氧运动是首选

有氧运动是指能长时间持续、节律性强的运动,如:

快走:每日30分钟,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至70%之间;骑车:选择平稳道路,避免剧烈爬坡;太极拳:动作柔和,协调性强,尤其适合中老年患者;游泳:心肺负荷小,但需注意水温和自身体力。

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分散至每周3~5天完成

2. 适度抗阻训练可辅助提升体能

抗阻训练,即我们常说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哑铃、矿泉水瓶等小器械进行手臂或腿部力量锻炼。哈佛大学医学院在《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指出,适当的抗阻训练可以改善肌肉耐力,缓解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但需注意,抗阻训练不应过量,避免屏气和用力过猛,以防血压骤升。

运动前后的几个关键“注意事项”

1. 运动前要热身

不少患者存在“临时起意”的运动习惯,热身不到位,极易诱发心律不齐或心绞痛。建议进行5~10分钟的慢走、伸展操等热身动作。

2. 运动中要监测心率

如条件允许,可佩戴心率监测设备,确保运动强度在安全范围内。出现胸闷、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3. 运动后要缓和

运动后不可立刻停下,应逐渐减速,进行5~10分钟的放松运动,帮助心率和血压平稳回落,避免“骤停”带来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不适合做哪些运动?

以下几类运动,不建议冠心病患者参与

剧烈对抗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虽流行,但心脏负荷波动大;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运动:如桑拿房锻炼、夏日正午暴走;长时间、远距离的登山或徒步:心脏负担过重,风险高。

中医视角:动中养心,阴阳调和

中医认为,冠心病属于“胸痹”“心痛”范畴,核心病机为气滞血瘀、心阳不振。运动可促进气血流通,达到“动中求和”的养生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中医运动养生重在“顺其自然”,主张“动静结合、因人制宜”。推荐以下中医运动方式:

八段锦:调和气血,增强心肺功能;五禽戏:改善肢体协调、延缓心血管退化;导引术:缓解情绪紧张,间接降低心脏负荷。

药物与运动,如何并行不悖?

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等。运动虽好,但也需与药物使用“和平共处”。

用药注意事项:

服用硝酸酯类(如硝酸甘油)后,运动前应休息片刻,避免因血压骤降引发头晕;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者,运动时心率上升缓慢,应根据主观疲劳感而非心率调控运动强度;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使用者,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外伤出血。

别让“运动恐惧”阻碍康复

临床大量研究已证明,科学运动是冠心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郝建华教授曾总结:“冠心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在专业指导下‘稳中求进’。”

在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已逐渐普及,通过运动测试、心肺功能评估、个体化处方等方式,为患者量身定制运动方案,提升心脏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写在最后

冠心病并非“绝症”,也不是“运动禁区”。真正的敌人,不是病本身,而是误解与恐惧。

在医生指导下,迈出科学锻炼的第一步,循序渐进、长期坚持,才能真正让心脏“活起来”,让生活“动起来”。

参考文献与医学资料来源

《2023年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康复研究组王琦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运动养生理论与实践》陈鲁原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康复与心血管疾病管理》郝建华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冠心病运动干预的临床策略》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脏是生命的发动机。别让误解压垮健康的希望——科学运动,是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良药。

来源:全科医师阿利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