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昆仑采药铁证竟然在河北出现,秦人先祖提前三千年铺平道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3:21 2

摘要:证据,就是2020年侯光良在扎陵湖畔发现这块石刻时,意外发现的一个石棺葬。详见下文:

2025年,最火爆的事件莫过于昆仑石刻了。

石刻上的秦皇昆仑采药铭是真的,铁证如山。

证据,就是2020年侯光良在扎陵湖畔发现这块石刻时,意外发现的一个石棺葬。详见下文:

实锤!秦皇昆仑采药石刻是真的,发现更加惊人的石棺!

石棺葬,是一种特殊的葬俗。

在考古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葬俗来区分一个考古学文化内的不同族群,也可以通过葬俗的一致性来确认使用不同考古学文化中的同一族群。

从考古学文化各方面要素与族属的关联性来说,葬俗是最强的指标,没有之一

什么样的人会采用石棺葬这样的葬俗呢?

答案,要从石棺葬的源头找起。

地球上最早的石棺葬,于6500年前出现在江苏灌云大伊山,随后石棺葬逐渐北上,大量出现在红山文化中。详见下文:

惊天发现!夏朝诸侯北上建立红山文化?石棺葬暗藏华夏文明全球传播密码!

石棺葬由南往北迁移,表明有一个族群从江苏北上辽宁,在辽西大小凌河、西辽河流域创建了红山文化。

这个有石棺葬习俗的族群是什么人呢?

石棺葬中出土的腰檐釜被明确认定为马家浜文化的典型器物,另有小口球腹双系罐、碧玉璜等带有长江下游马家浜文化的鲜明特征,所以,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石棺葬人群来自浙江嘉兴的马家浜文化!

石棺葬人群北上创造的红山文化,在大约距今5000年前的夏朝中期忽然神秘消失了。

那么,红山文化的人后来去了哪里?

答案,就藏在河北张家口的郑家沟遗址。

近年来,在河北郑家沟遗址陆续发现了几百座石棺墓,和红山文化一模一样的石棺葬。

不仅如此,郑家沟80%的玉器原料,经检测均源自红山文化的核心区辽宁岫岩,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产地。

这是郑家沟一号积石冢中出土的典型红山文化玉龙。这个积石冢的年代距今大约5100年,正是红山文化晚期。

郑家沟遗址的陶器纹饰混合了本地七里河文化的网格纹与红山文化经典的勾连纹,证实红山晚期族群沿燕山走廊向西南迁徙,在张家口与土著文化深度交融。

从下图可以看出,大约5000年前,以石棺葬为葬俗的红山文化人群从东北向西南方向进行了大迁徙。

这场迁徙并没有在河北张家口止步,而是继续沿着西南方向前进了。

石棺葬人群从东北到西南迁徙的这条路线,也叫“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是童恩正依据考古材料,提出的一条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地理文化带。

童恩正从石棺葬入手,把这种奇特的葬俗置于从中国东北到西南的漫长地理带中进行考察后,发现石棺葬等许多因素在从东北到西南的整个地理带中普遍存在。在此基础上,童恩正提出一个重要观点:

在我国从东北至西南存在着一条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

这个传播带如下图所示:

红山文化的石棺葬人群,正是沿着这条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从五千年前开始从辽宁一路迁徙,经过河北张家口之后,来到了黄河上游的青海。

青海的宗日文化,也在距今五千年前开始出现了石棺葬。此后,石棺葬开始在我国西南地区逐渐流行起来,而且还不断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东北地区的石棺葬传统则随着红山文化一起销声匿迹了。

侯光良在扎陵湖昆仑石刻旁发现的石棺葬,距今三千多年,大约是商末周初的时间。

而巧的是,《史记》记载,秦人的祖先飞廉,也生活在商末周初的时候,死后也是以石棺为葬!

一模一样的葬俗,表明秦人的祖先同样来自有石棺葬传统的族群!

距今三千年前,秦人的一个同族,已埋葬在扎陵湖畔。

几百年后,秦始皇派人来这里采药,有任何困难吗?

本文为抱雪斋虞夏万年论系列不造第几回,欲知前事后事如何,且看上下回分解。

来源:抱雪斋读易笔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