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25日至27日,2025年广西青年作家创作交流活动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区各设区市和出版界的120名青年作家、青年编辑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广西文学高质量发展展开真挚而热烈的讨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奕君,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出席活动
当代广西网讯(记者 李致维)文学需要朝气,文学发展需要青春力量。时隔七年,在如诗的春天里,一场文学盛会将文学桂军中的青春一代再度聚首绿城。
3月25日至27日,2025年广西青年作家创作交流活动在南宁举行。图为活动现场。记者 李致维 摄
3月25日至27日,2025年广西青年作家创作交流活动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区各设区市和出版界的120名青年作家、青年编辑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广西文学高质量发展展开真挚而热烈的讨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奕君,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出席活动并讲话。
此次青年作家创作交流活动是继1997年广西百名青年作家大会和2018年广西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之后,广西青年作家们又一次集体亮相。活动中,陈奕君充分肯定了近些年来广西青年文学人才一路成长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广西青年作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本领,深入承继、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发挥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人工智能+”的技术背景下,要大胆拥抱新技术新事物,积极推动文学与各种现代传播形态深度融合,充分释放文学潜能,推动文学作品向戏剧、影视等多种艺术形式转化,实现文学的跨界传播、融合发展;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不断锤炼作品和人品,在文学道路上行稳致远,不断开辟新的天地,以真诚的艺术态度和踏实的劳动精神,赢得社会的赞誉和人民的尊重。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如此勉励各位青年作家:“广西作为中国唯一既沿海沿江又沿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独特的山水资源、边关风情和民族文化,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多元的创造可能。广西文学事业正在迎来新的春天,希望广西青年作家们积极创新探索,紧紧围绕新时代山乡巨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主题,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赓续八桂文脉,推出一大批具有中国气派、彰显广西特色的文学精品。”
活动现场,青年作家们认真聆听发言。记者 李致维 摄
作家东西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时年仅32岁,作家鬼子获得鲁迅文学奖时是43岁,田耳获得鲁迅文学奖时是31岁,冯艺获得骏马奖时是37岁……文学桂军里不少代表人物都是在青年时期赢得属于自己的荣光。近年来,广西文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四大奖的“大满贯”。在中国作家协会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和“新时代文学攀登”两个创作计划中,也不时闪现广西作家的身影,诸多成绩都有广西青年作家们的贡献。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广西文学扶持政策成效显著,青年作家创作热情高涨,扶持作品数量和质量达到双提升,自治区财政从2019年起,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自治区文联、广西作协结合广西实际,制定出台了《广西优秀原创文学作品奖励办法》,通过打分的方式,对年度内广西作家在全国重点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获得各类奖项进行奖励。这一办法激发了广大作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有900多人次1500多篇优秀原创文学作品获得奖励扶持。获得奖励的作家、作品从2018年度的87人、170部(篇),上升到2024年度的179人、422部(篇),2024年获得奖励的群体中,有教师、医生、记者、在校学生等各类群体,其中,青年作家(45岁以下)69人,占比达38.5%。
在青年作家培养方面,广西不断推出举措。其中包括颁发文学桂军人才培养“1+2工程”签约证书以及启动“广西青年文学奖”。文学桂军人才培养“1+2”工程始于2013年。为持续推动广西文学出精品、出人才,广西作家协会恢复实施“文学桂军人才培养‘1+2’工程(2025—2026年度)”,从全区选拔了16名1985年以后出生的、有发展潜力和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这16名学员平均年龄30岁,最小年龄23岁。“1+2”工程聘请8位全国知名作家、编辑、评论家为导师。每一位导师结对帮带两名学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学创作辅导;“广西青年文学奖”是对曾经举办了十届的“广西青年文学独秀奖”的一种接力和延续,奖项从2025年开始启动,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出1部获奖作品,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及奖金3万元;同时,设置编辑奖一并奖励。参评作品不限体裁,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剧本、儿童文学、文学理论评论等均以单行本参评,作者应为在评奖年限内不超过45周岁,连续在广西工作、生活三年以上(含)且仍在广西的中国籍作家、评论家。
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广西作协名誉主席潘琦以“文学桂军的老战士”这一身份来到了活动现场,用七个方面寄语鼓励青年作家:“具备思想、理论的力量”“培养动脑、动手的功夫”“构建科学、人文的支柱”“插上理想、毅力的翅膀”“培养高超的智商、高度的情商”“保持美丽、包容的心态”“追求潜力、健康的极致”。潘琦说,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信仰,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专注于创作本身,用心去打磨每一部作品。只有真正热爱文学,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参会人员集体合影。记者 李致维 摄
广西文学事业发展这场“长跑”,青年一代已然紧紧握住接力棒。为期三天的活动中,“新时代青年作家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AI技术下诗歌、散文等体裁如何创作”等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
“AI不可能淘汰得了真正的作家和诗人,广西青年诗人应该有更大的‘野心’。”贺州代表团青年作家余洁玉认为,诗歌就是透过日常细节,看到庸碌生活背后的诗意,关注的是生命的本真。在AI大肆进军文学创作领域的今天,作为一位写作者,要自觉、自律、自爱,也要相信人类的情感。诗歌作品更应关注现实和人类的情感、命运,关注新旧观念的碰撞以及环境的变迁,并能从抒情和叙事的表达形式中开辟新的路径,扩宽、扩大汉语诗歌结构的可能性空间,敢于打破常规,打破写作的惯性。
“00后”作家顾骨(黄鼎雄)从小立志成为一名作家,五年前考入广西民族大学后正式涉足小说写作,这些年来撰写文字达130万字。他认为,好的文学始终是稀少的,只有不断在生活与阅读中校准自己的写作,自我精进,才有可能从一颗种子成长成树,然后带着锐气、新意、创造力,去试着参天。“作为青年创作者,我们理应勇担重任,怀揣为新时代量体裁衣、创造好的文学的使命。在面对前辈们的精品时,我们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找到自己的内核,写出自己的代表作。不仅要接好前辈递来的接力棒,还要更上一层楼,为写出新的、好的、真的文学作品竭尽全力,带着野气从广西出发,走向世界。”顾骨表示。
大地作纸,青春为笔。活动缓缓落幕,青年作家们将带着美好希冀回到生活、扎根生活,用自身的光与热书写新时代广西文学的壮丽篇章。
来源:当代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