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曾以为推翻亚努科维奇是自由的开始,但现在连面包的价格都成了奢侈品。”这是一名乌克兰士兵日记中的内容。
文|川流儿
编辑|川流儿
“我们曾以为推翻亚努科维奇是自由的开始,但现在连面包的价格都成了奢侈品。”这是一名乌克兰士兵日记中的内容。
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这个国家的命运仿佛被卷入永不停歇的旋涡。
十一年间,从亲俄到亲欧,从“欧洲粮仓”到债务泥潭,乌克兰的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撕裂与代价。
如今,当俄乌战争进入第四年,西方承诺的援助仅兑现四分之一,经济萎缩超30%,债务突破5000亿美元,部分民众开始重新审视历史——曾被定为“乌奸”的前总统亚努科维奇,是否真如当年所言“被西方欺骗”?乌克兰是否在强权博弈中失去了自主的可能?
2010年2月25日,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以48.95%的得票率当选乌克兰总统。
他出身顿涅茨克州,政治底色亲俄,上任后迅速与俄罗斯签署《哈尔科夫协议》,将俄黑海舰队在克里米亚的驻扎期延长至2042年,换取天然气价格折扣与30亿美元贷款。
至2013年,乌克兰GDP增速一度达到4.5%,东部工业区与俄贸易密切的寡头集团获益显著。
然而,东西部裂痕始终存在。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突然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转而加入俄罗斯主导的关税同盟,这一决定成为导火索。
当晚,基辅独立广场聚集了约1500名抗议者,他们高呼“乌克兰属于欧洲”。反对派领袖季莫申科从监狱发出公开信,呼吁“第二次橙色革命”。
2014年2月18日,基辅街头爆发流血冲突。亚努科维奇政府派遣“金雕”特种部队镇压,导致107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
2月21日,在德、法、波兰三国外长斡旋下,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签署《二月协议》,同意提前选举并恢复2004年宪法。
但协议墨迹未干,三天后议会以328票赞成罢免其职务,亚努科维奇连夜逃往俄罗斯罗斯托夫市。
这场被西方称为“民主胜利”的革命,却让乌克兰陷入更深危机。2014年3月,克里米亚公投入俄;4月,顿巴斯地区爆发武装冲突。
亚努科维奇在流亡后首次公开表示:“德国和波兰承诺保障协议执行,但他们背叛了我。”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经济萎缩超30%,工业产能损失过半,1300万人流离失所。
西方承诺的3000亿美元援助中,仅760亿美元到位,且60%为武器估值。
美国军工企业雷神、洛克希德·马丁的股价同期上涨47%,而乌克兰国债飙升至5000亿美元,需数百年才能偿还47。
更严峻的是地缘博弈的延续,2024年,波兰议会通过法案,简化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居民的入籍程序;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警告:“北约试图复制1939年吞并西乌克兰的历史。”
与此同时,俄罗斯在赫尔松、扎波罗热推进“护照化”进程,超50万居民获俄公民身份。
2024年6月,基辅社会学研究所民调显示,42%的受访者认为“推翻亚努科维奇加剧了国家分裂”,较2015年上升23个百分点。
在东部哈尔科夫,一名退休矿工坦言:“至少那时候天然气费只要现在的三分之一。”
讽刺的是,同年乌克兰艺术家创作的亚努科维奇系列肖像巡回展出,其中一幅《马桶盖上的总统》以黑色幽默折射民众复杂心态。
2025年1月,一段AI伪造的“亚努科维奇新年致辞”在社交网络疯传。
视频中,他“呼吁抵抗俄军”,顿涅茨克亲俄当局紧急辟谣,而乌克兰抵抗组织“黄丝带”承认这是对流亡者的戏谑反击。
如今的乌克兰,正面临三重困境:东部战火未熄、西部主权隐忧、经济命脉受制于西方援助条款。
2025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乌政府开放稀土矿产开采权以换取贷款,而美国务院一份泄露文件显示,乌境内75%的黑土地已被跨国粮企控制。
亚努科维奇在2022年曾预言:“乌克兰或将失去国家地位。”而今,这句话在部分乌克兰人听来,不再只是失败者的哀鸣。
基辅政治分析家奥列格·波诺马列夫指出:“我们总在二选一——亲俄或亲欧,却忘了第三条路:成为乌克兰自己。”
历史没有如果,但教训清晰可见。当小国的命运沦为大国棋盘上的筹码,任何选择都可能成为代价。
乌克兰的困境,与其说是亚努科维奇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地缘政治规则的残酷写照。
来源:3分钟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