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数十名被零陵区凤凰姐青少年教育学校坑害的孩子家长联名举报打着“凤凰姐青少年教育学校”招牌,在全国各地非法招生,违规违法办学,涉嫌偷税漏税,殴打未成年人的凤凰姐团伙,凤凰姐不甘既得利益的丧失,竟然组织粉丝对包括群群在内的受害孩子家长召开网络攻击,引发“群群
近期,数十名被零陵区凤凰姐青少年教育学校坑害的孩子家长联名举报打着“凤凰姐青少年教育学校”招牌,在全国各地非法招生,违规违法办学,涉嫌偷税漏税,殴打未成年人的凤凰姐团伙,凤凰姐不甘既得利益的丧失,竟然组织粉丝对包括群群在内的受害孩子家长召开网络攻击,引发“群群大战凤凰姐”的抖音网络战,抖音平台狼烟四起,战火纷飞,好不热闹。
最后,政府果断出手,在永州市网信办、湖南省第十二巡视组的督促下,零陵区网信办对抖音网红凤凰姐的账号予以封禁。
对此,作为吃瓜群众,本平台很有话说……
一、“网红经济”的泡沫化与反噬1. 流量逻辑的异化
“凤凰姐”以构筑虚假人设、拍摄摆拍视频吸引眼球,本质上依赖“网红文化”变现。通过卖惨、制造反差感获取流量,甚至虚构学校校长身份进行诈骗式营销。这一异化逻辑暴露了部分网红为快速牟利,将内容低俗化虚假化的网红经济的倾向。网红经济虽能短期获利,但缺乏正向价值内核,易引发用户审美疲劳与社会信任危机,我们相信:接下来凤凰姐被封后口碑会迅速崩塌,这是必然!
2. 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
争议性内容往往因点击率高获得算法推荐,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这一现象容易引发风险。凤凰姐团伙构筑虚假人设、借助平台流量机制迅速扩张,但最终因触碰法律或道德底线会被彻底封禁——不仅是网络,现实中一样会遭到打击。同时,这也警醒抖音,算法对负面内容的放大存在巨大的社会风险。二、网络治理的“精准性”与“复杂性”,对违规行为进行的梯度化处理 凤凰姐案涉及虚假宣传、非法经营、偷税漏税等违法链条,需公权力介入(如税务稽查、市场监管)零陵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早就应该介入,但由于上述部门的不作为导致事态扩大,违法违规行为一直没有得到查处。
而凤凰姐团伙的上述行为属于平台必须配合封禁的“红线行为”,抖音平台本着流量为王原则任由凤凰扩张,纵容了凤凰团伙。凤凰团伙在抖音以虚假宣传和构筑虚假人设为主,更多属于平台规则内的“虚假信息”,需依据《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进行分级处置,仅仅如限流、警示或短期封禁根本无法制止其扩张。 抖音平台应充分加强对凤凰姐团队“转世账号”的治理。凤凰团伙部分账号虽然被封禁,但并非所有账号被封禁,他们可能采取主动注销旧号、注册新号规避监管(如凤凰姐关联公司被曝多次更名),单纯封号也不足以解决问题,需推动跨平台黑名单共享机制,并采取“数字身份追溯”技术加强对违规者再次注册的监管。
三、网红经济的伦理反思1. 流量与责任的失衡
凤凰姐以“青少年素质教育”为幌子敛财,是利用公众对特定议题即教育焦虑的关注而牟利,却未承担相应社会责任,暴露出网红经济中“流量至上”的畸形价值观。2. 公众媒介素养的考验
部分抖音用户特别是凤凰姐的脑残粉丝,先入为主,无视事实真相,一味对虚假人设、低俗内容零的容忍,助长违规账号的生存空间。抖音平台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公众区分虚假人设与真实信息,避免成为不良内容的共谋者。
四、长效治理的多元路径1. 技术赋能与规则迭代 抖音平台应升级AI风控模型,识别“换马甲”“伪原创”等规避手段,分析账号行为模式关联性,防范违规者死灰复燃。推动《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等法规落地,明确“虚假人设”“恶意营销”的界定标准,压缩违规空间。2. 协同共治与公众参与建立“政府-平台-行业协会-用户”四方联动机制,推广抖音“啄木鸟计划”,让更多用户参与举报,提升治理效率。
五,自媒体要加强与网信部门沟通,依靠并相信政府。
本次事件初期,相关自媒体出于对凤凰姐团伙恶行的愤怒,迁怒于零陵区政府,甚至对永州市网信部门深深不满,数次点名市区主要领导,要求查办。
诚然,应当承认,对于违规网红种种违法违规问题,需要自媒体监督与舆论批评,形成对违规网红的“社会性封杀”。
但是,自媒体也应当理性发帖,多与网信部门沟通,并通过网信部门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促成问题的解决,要相信并依靠政府,虽然部分职能部门不作为,但还是要相信政府绝对不会对违法网红的违法违规熟视无睹!总之,“凤凰姐”的兴衰,折射出网红经济的野蛮生长与治理阵痛,是“网红经济”的产物,但凤凰姐案已触及法律底线,大多数行为至少是在文化层面误导青少年,未来治理需兼顾“堵”与“疏”:一方面强化法律刚性约束,打击违法牟利;另一方面扶持优质内容创作,引导行业向健康化、专业化转型。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网络生态。来源:法苑春秋
来源:弘扬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