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迎“AI风暴”:工种大洗牌,编导演该慌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3 13:06 1

摘要:当生成式AI用“人机对话”颠覆好莱坞式的大制作模式,影视产业正站在成本重构、分工洗牌的十字路口。本文聚焦AI对影视行业的实际影响,拆解其工具本质,直面技术短板,为行业在变革中找到平衡发展的路径提供参考。

当生成式AI用“人机对话”颠覆好莱坞式的大制作模式,影视产业正站在成本重构、分工洗牌的十字路口。本文聚焦AI对影视行业的实际影响,拆解其工具本质,直面技术短板,为行业在变革中找到平衡发展的路径提供参考。

一、AI“颠覆”影视业:成本大减、团队瘦身,分工迎来大洗牌

提起传统影视制作,好莱坞式的“烧钱”模式深入人心——搭个实景场景、组个专业剧组,动辄千八百万资金、三五百人团队,门槛高得让人望而却步。但生成式AI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重资产”格局。

只需输入几句提示词,茅草屋与秦汉王宫的视觉效果信手拈来;花上千元算力成本,就能搞定过去要砸千万才能搭建的物理场景;更惊人的是,三五人的小团队,就能扛起从前三五百人剧组的活儿。这种“轻量化”变革,让影视生产从“豪华邮轮出海”变成了“快艇穿梭”,灵活又高效。

与此同时,行业分工也在经历“大震荡”。那些重复性高、按固定流程走的工序,首当其冲被AI自动化替代;摄影、灯光、道具、美工这些靠实操的工种,不得不面临工作内容的全面重构;就连编导演这类核心创意岗位,也得重新打磨技能,适应新的创作模式。可以说,AI虽不会改变影视创作的内核,但产业的结构、机制和分工体系,早已被推倒重建。

二、别把AI当“怪物”:它只是人类工具进化史的“新成员”

面对AI带来的冲击,有人把它捧成“救世主”,也有人怕它变成“抢饭碗的天敌”,但其实,AI说到底只是人类工具家族的“新成员”。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本就是一部工具升级史。从原始人打磨石器求生,到古人用犁铧、水车耕耘土地,再到工业时代蒸汽机、生产线推动规模化生产,工具始终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提升能力的“左膀右臂”。就像技术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说的,工具是理解人类历史的关键,既刻着文明演进的时间,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空间。

AI的出现,不过是数字时代工具进化的必然结果。它和石器的“锋利”、蒸汽机的“力量”一样,都是为了帮人类实现认知外包、提升效率、激发创意。只不过它擅长处理复杂信息、模拟智能行为,显得更“新潮”,但本质上和过去的工具没区别——都是为人类服务的。而且,AI绝非工具的“终点”,未来一定会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与其过度崇拜或恐惧,不如把它当成并肩作战的“新伙伴”。

三、AI再强,也替代不了历史的“光芒”

有人说“AI生成的图像比文艺复兴油画还精致”,也有人觉得“现代技术能吊打过去的创作”,但这种对比本身就站不住脚。

不同时代的工具成果,都藏着当时人类的智慧巅峰,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就像古希腊的哲学艺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和诗词,是古人用当时的工具创造出的文明瑰宝,哪怕过了千百年,依然闪耀着光芒,不会因为后来有了更先进的工具就贬值。

AI生成的影视内容,是数字时代的产物,有它的时代价值,但和历史上的艺术成果分属不同的“时间赛道”,不存在谁比谁更强、谁能替代谁的说法。这就像不能用现代拖拉机否定古代犁铧的农耕智慧,也不能用AI图像贬低文艺复兴油画的艺术高度——它们都是人类创造力在不同阶段的体现,共同拼凑出人类文明的全貌。

四、AI没那么“神”:这些技术短板,还得靠传统手艺“救场”

虽然AI搅动了影视圈,但现阶段它还真不是“万能的”,不少技术短板让它离不开传统制作手段的“帮扶”。

比如生成影像时,人物在不同场景里的形象很难保持一致,一会儿脸变样,一会儿衣服颜色不对,让人出戏。现在行业里常用的办法,还是靠传统抠图工具“搭桥”——先把一个场景里的静态人物“抠”出来,放到新场景的图片里,再让AI把图片做成动态影像,相当于AI也得“求着”传统工具帮忙。

还有长视频剪辑,AI根本搞不定精准的节奏控制,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全凭感觉来;各种特技效果的合成,也得依赖剪映这类传统软件。这说明,影视创作者压根不会变成“提示词输入员”,咱们的创意、审美和专业技能,才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AI顶多算个“辅助帮手”。

五、影视业如何“拥抱”AI?创作者、企业、行业都得发力

面对AI浪潮,影视产业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从创作者、企业到整个行业,都得找到自己的“破局点”。

对创作者来说,别想着“对抗”AI,而是要学会“用好”AI。在守住自己创意、审美这些核心优势的同时,多学学AI相关技能,把它变成提升创作效率的工具,比如用AI快速生成场景初稿,再自己打磨细节,既省时间又能出好活。

对影视公司而言,要敢“尝鲜”。用AI优化生产流程,把制作成本降下来;同时多想想新玩法,比如搞“AI+个性化内容”,根据观众喜好定制剧情,或者开发虚拟场景租赁业务,开辟新的赚钱路子。

对整个行业来说,得赶紧立下“规矩”。尽快制定AI应用的行业标准,把版权归属、伦理边界这些问题说清楚,比如AI生成的内容算不算原创、会不会侵犯肖像权,避免以后出现乱七八糟的纠纷,让整个行业能在有序的环境里发展。

说到底,AI不是影视产业的“威胁”,而是推动变革的“催化剂”。只要找对方法,人机协同,影视行业一定能在这场变革中闯出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说似一物即不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