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光,点亮希望——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案例专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2:06 1

摘要:近年来,杭州市聚焦重点群体需求,综合运用政策宣传、岗位推荐、跟踪服务等措施,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全覆盖的“1131”服务。各区、县(市)结合区域特色,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基层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公共

近年来,杭州市聚焦重点群体需求,综合运用政策宣传、岗位推荐、跟踪服务等措施,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全覆盖的“1131”服务。各区、县(市)结合区域特色,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基层工作人员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公共服务。

我们以此专栏为窗,跟随一个个就业帮扶案例,感受就业帮扶的温度。帮扶之路,任重道远;希望之光,虽微却明亮。

帮扶助就业

关爱暖人心

——上城区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案例

一、就业服务“零跑腿”:政策送上门

“您好,我被公司裁员了,能领失业金吗?”尹女士在网格群看到政策宣传后,忐忑地拨通了社区电话。了解情况后,金兰池社区就业专员立即为其梳理办理流程,并主动添加微信提供“线上+线下”双通道指导。次月单位停保后,通过微信远程指导,尹女士足不出户便完成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和社保续缴,及时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

二、立体帮扶“五步走”:织密保障网

在后续走访中,社区发现尹女士情况特殊:46岁未婚,与高龄患病父亲相依为命,自身因学历不高、高度近视影响就业。就业专员立即启动“五维帮扶机制”:

· 精准画像:

建立包含家庭结构、技能特长、就业障碍的专属档案

· 心理疏导:

通过定期上门谈心,帮助重拾就业信心

· 政策赋能:

协助申请就业困难认定,匹配培训资源

· 岗位开发:

联动辖区单位挖掘适合视力障碍者的岗位

· 持续跟踪:

建立月度回访制度,动态调整帮扶方案

三、授人以渔“破困境”:公岗暖民心

秉承“造血式”帮扶理念,就业专员发现尹女士具有性格温和、做事细致的优势,结合其需要照顾父亲的诉求,最终推荐至社区活动室服务岗位。该岗位不仅工作时间灵活,还享有公益性岗位补贴,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尹女士既能每月有稳定的收入,又能方便照看父亲,家庭生活明显改善。

四、长效机制"保民生":服务再升级

这个案例只是金兰池社区“就业护航行动”的缩影。今年以来,社区已通过“三张清单”工作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累计帮扶1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后续,社区将进一步完善“就业困难人员星级管理”制度,实施分级帮扶。

金兰池社区将持续深化“精准帮扶+长效赋能”模式,让更多“尹女士”们通过有尊严的劳动重拾生活希望,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温暖力量。

破“历”新生

以技为翼

——临安区失业人员就业帮扶案例

一、案例介绍

陈先生,30余岁,第一份工作是在外地,后因公司经营不善,回临安就业。但由于学历不高,他基本只从事车间操作工,工作量比较大、工作环境不佳,就业一直不稳定,最稳定时期就连续工作一年。此次父母带他来临安区人力资源市场,希望通过职业指导帮助他稳定就业。

二、案例指导

首先,我们通过CETTIC职业素质测评、讨论和分析,小陈属于“社交型和常规型的结合”,擅长交际,做事细致、有条理,可通过自述之前的统计工作得到验证。

其次,我们通过SWOT分析法,分析了小陈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外向,善于交友,朋友、人脉多,有电脑基本操作经验,能熟练操作ERP等统计系统。劣势:学历不高,择业时过度保守。结合测评分析,我们为小陈制定了一个短期目标和一个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由于学历限制了就业方向,先就业,边就业边参加学历提升班,等到文凭到手,再寻求发展。中期目标:完成高中学历后继续提升学历,争取完成中专学历,专业方向和就业方向可以考虑计划和统计工作。

和小陈达成共识后,我们考虑到他需要时间去完成学历提升,我们为其介绍了一份淘宝店的商品上新和库存整理的工作,上班时间是中午12点到下午5点,网站的图片上新和维护,以及库存的型号和数量的整理。工作内容属于小陈擅长范围,薪资待遇也符合小陈预期,另外,我们帮助其报名了成人学历考试的课程。

一个月后进行电话回访,小陈不仅适应我们介绍的工作,还通过朋友介绍,在朋友开的清吧里做调酒师,现在两份工作,一个下午,一个晚上,白天还能线上上课,工作学习两不误。我们还鼓励他可以参加一些视频剪辑方面的培训,这样对现在的工作以及以后的转型提供技能保障,后期将继续跟踪他的两个职业生涯的目标完成情况。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